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沃土里的“绿色革命”

济宁晚报 2014-03-21 07:46 大字

———济宁市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郭永

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总产达到115.6亿斤。2013年,济宁市粮食生产晒出骄人成绩。

连续十年粮食产量只增不减的秘诀是什么?请看一组数据:全市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小麦平均单产600.8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27.2公斤,水稻平均单产620.2公斤;小麦最高单产783.3公斤,玉米最高单产1008.8公斤,水稻最高单产736.7公斤,均高出全市同类品种单均产出水平。作为济宁市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工程,高产创建的全面开展被比喻成沃土里的一场“绿色革命”。

增产模式成功“复制”

时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汶上县10.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汶西示范方田,进入返青起身期的小麦昂首迎风生长,绿波荡漾。

2013年,这个县启动实施高产创建大方建设,面积56.2万亩,涉及14个乡镇329个行政村,形成汶东、汶南、汶西、汶北及汶西南5个片区。“我们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小麦、玉米在耕、种、收关键环节的十八项技术措施,在五个片区推广应用,实现了大面积粮食均衡增产。”看着叶绿返青的小麦,汶上县农业局技术专家刘爱华满脸喜悦。

济宁是产粮大市,常年种植粮食作物面积1100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450万吨以上,面积、总产均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以上,粮食生产形势直接关系全省粮食生产安全。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建设,建成汶上、兖州、曲阜等3个高产创建示范县和36个示范乡镇,辐射带动全市高产创建全面铺开。

面对成绩,济宁市没有满足,在总结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挖潜,紧锣密鼓地制定了2013到2017年分阶段实施方案,绘制了高产创建的新蓝图。在这张蓝图上,清楚地写着:到2017年,全市将建成48个高标准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面积250.78万亩,方内小麦、玉米两季合计亩产达到1150公斤以上;任城、兖州、曲阜等9个县(市、区)达到吨粮标准。今年集中打造汶上县50万亩和曲阜3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依靠粮食大方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号角由此吹响。“‘高产创建\’就是把粮食关键增产集成栽培技术模式在方内集成推广,促进新技术向生产成果转化。”市农机站长杨洪宾说。示范方田小麦、玉米统一供种,保证良种全覆盖。种植管理方面包括,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玉米机械精播、“一增四改”、适期晚收、“一防双减”;水稻防虫网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通过高产创建引领带动,目前,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秸秆还田率达到98%,小麦宽幅精播面积达到280万亩以上,玉米“一增四改”推广面积达到420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520万亩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850万亩以上。

粮田“旧貌换新颜”

一样的土地,产出却大不一样。高产与粮食生产条件的逐步完善、生产环境的逐步优化密不可分。近几年得益于全市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建设,济宁市的粮田已经旧貌换新颜。

走进汶上县义桥镇曹村高产创建示范方田,映入眼帘的是良田成方、林渠成网,这里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就像大学里的试验田一样,规范齐整。“配合县里完善示范方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派出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勘查农灌供电线路制定方案,确保灌溉用电全覆盖无盲点。”汶上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朱清说。“良好的硬件提高了应对不利气候的能力。”刘爱华说,去年秋种时遇到了严重干旱,受益于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示范方全部实行造墒播种和浅播压水,避免了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现在全县小麦普遍长势良好,一二类苗95%以上,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夏粮丰收在望。”

济宁市统筹安排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项目,大力完善提升高产创建示范方内道路、沟渠、林网、电力、灌溉设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另外,通过“沃土工程”,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推广耕作、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新型生产和植保机械,以及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农用飞机等先进农业机械,实现粮食作物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全程机械化,为示范方进行“高配”。

目前,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环境美化的高标准农田共有161.4万亩。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结合,全市粮食产出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现代化物质装备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三大支撑体系“保底”

数据表明,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达到43%以上。

推进高产创建过程中,种业创新工程作为重要部分被强化。一方面,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小麦、玉米、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保障良种的质量和供应。另一方面,依托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种子企业,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确保高产创建示范方的良种覆盖。良种的保障,加上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健全,和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完善,构建起济宁市高产创建的科技支撑体系。从今年开始,济宁市将争取用2年时间,在每个高产创建示范方涉及的行政村配备2名以上农民技术员,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完备的科学防灾减灾体系同样必不可少。在做好传统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同时,济宁市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和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农业的苗情、墒情、虫情、灾情“四情”一体的监测预警网络。

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是推动高产创建工作的第三个“支柱”。首先是资金投入。三年来,全市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2亿元用于高产创建示范方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各种补贴的落实和政策的倾斜。持续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吨粮县(市、区)倾斜,向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倾斜,支农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倾斜,向粮食主产县(市、区)倾斜,向粮食高产创建倾斜。各级政府安排的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资金,优先保障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需要。

如今,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高标准良田遍及全市,一场由高产创建带来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粮食品质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发展方式悄然转变的“绿色革命”,在孔孟大地沃土上高歌猛进。

新闻推荐

田间“麦收小分队”

■本报记者李邦田本报通讯员侯晨硕张伟光王宁“三夏”时节,骄阳似火,收割机不停地在金色麦浪中穿行,辛勤的农民正在为一年一度的夏收忙碌...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