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家有个107岁的大“活宝”

济南日报 2013-10-19 07:27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王乾见习记者刘立峰

他叫成先觉,家住汶上县义桥镇前张吾村,说起老人的年龄您可能会大吃一惊,他已经107岁了,他不仅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还很带劲儿,大家见了他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老人是2004年从宝岛台湾回到家乡,如今,他们这个大家庭已经是五世同堂,连老人的重孙子也已经30多岁了,家里人把他当成了“活宝”,宠着他爱着他,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10月17日,记者走进了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听老人讲述那些年的那些事。

32岁那年去了台湾,之后音信全无

1925年,19岁的成先觉与一位漂亮的姑娘结了婚,婚后没多久他们有了儿子。去台湾之前,老人一直在家乡教书,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是夫妻俩却很知足,他们相敬如宾十分甜蜜。由于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老人和同学于1938年一起去了台湾,他的妻子和五个孩子则留在了家里。虽然不舍,但是妻子还是把照顾家人的重担承担了下来,她唯一挂念的就是在外辛苦打拼的丈夫。不想,成先觉这一去竟音信全无,家人无时无刻都在思念他,直到寄到学校的一封家书才让他们揪着的心放了下来。

收到信的那一刻,妻儿祈盼了好久

1973年,一封特殊的信件寄到了前张吾村的小学里,这封信件是从阿根廷寄过来的,没有署收信人的姓名,只写了“成家街”三个字。这封信被老人的亲戚看到,并转交到了老人妻子手里。拆开信还没看完,老人的妻子就激动地泪流满面,35年了,她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丈夫终于有音信了。

原来,由于当时两岸禁止通信,成先觉无法与家里联系,无奈之下,日夜思念家乡妻儿的他只好通过阿根廷的同学把自己的照片和信转寄给了家人,但几十年过去了,老人只记得最初的地址,于是就写了“成家街”三个字让同学帮忙寄了过去。看到信后,家人高兴坏了,他们也写了一封信寄给阿根廷,让老人的同学转交给老人,信中告诉他不要挂念家里,一切安好。

不久后,当初和老人一起去台湾的同学来到了老人家里,他带来了老人交给家的钱和信,并告知成先觉在台湾很好,他很想家人。1984年,老人回到了家乡,妻儿抱着他痛哭流涕,这一刻他们不知盼了多久。由于在台湾还有一些事没有处理完,老人只能在家里短暂停留一些时间,临走时他说一定会尽快回来。2004年,已经98岁高龄的老人处理完台湾的一切事情后回到了家乡,这一次他不会走了,他要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幸福生活。

长寿秘诀:不要生气,就算天塌了还有地接着

说起到台湾的一些经历,老人告诉记者,刚开始遇到的难题就是语言障碍,很长时间以后他才算勉强适应。他在台湾的这几十年也是教书,教中文,住的是集体宿舍。后来,自己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几十年

一直单身过着,虽然曾有人给他介绍过对象,但他都拒绝了。他说:“我在老家有妻子有孩子,我干嘛又找?”回汶上之前,他卖掉了自己在台湾的房子,然后独自一人坐飞机回来了。

关于长寿的秘诀,老人告诉记者,“周围也有不少人问,我认为首先不能生气,凡事都要想得开,就算天塌了还有地接着。另外,吃东西要简单,少吃,吃好,我除了牛肉其他肉都不吃。”采访中,老人还告诉记者,他从来不抽烟,平时会喝一点酒,他指了指桌子下面的一瓶酒,旁边还放着一个小酒杯,“喝酒也要喝好酒,否则对身体不好。”

谈到老人的爱好时,他说:“我喜欢看一些古书,现代的字、简化的我都不认识了,只能看以前的书。”平日里,老人除了喜欢在屋里写诗,有时还会独自出门走走,当作一种简单的身体锻炼。记者在客厅的墙上看到挂着三幅书法作品。从老人口中得知,挂在中间的是一首诗,旁边是两幅对联,这都是老人创作,由他同学帮他书写完成的。

在和老人交流时记者发现,老人不仅耳不聋眼不花,不仅说话十分利索,思维也很清晰。老人说在台湾的几十年他都说家乡话,因为这是家乡的语言,自己的根在那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

采访快结束时,老人又向记者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当记者问完最后一个问题后,老人说:“OK了吗?记者同志?”这一句话把旁边的小儿子也逗得哈哈大笑。老人的小儿子成先生告诉记者,“老人由我们轮流赡养,我们把他当成一个宝,敬着爱着……”

老人每天都看书

新闻推荐

汶上供电雾霾天开展防污闪特巡

12月12日,汶上气温虽有回暖,但雾霾天气愈演愈烈,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空气湿度教大,造成设备绝缘降低,极易产生污闪现象,为此,汶上县供电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防污闪特训,保...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