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命令”一来,他第一个冲上“战场”

济南日报 2013-06-20 08:59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山进通讯员杜西华杨芳聂品

他坚持义务献血10年,献血次数达到15次,成为汶上县唯一公益献血达6000毫升的人。他用热血浇铸工作,传递着永不泯灭的正能量,他叫李月成,是汶上县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基层职工。

李月成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在1998年该公司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上,他毫不犹豫第一个报名献血200毫升。此后,他每年都坚持义务献血。只要一接到献血中心的电话,他就像战士听到了冲锋号似的,立即义无返顾地奔赴远在济宁的献血“战场”。回来后,他都偷偷地将休假证明藏起来,从未因参加义务献血而影响正常工作。2008年,他与济宁中心血站签定了自愿无偿捐献骨髓的协议。

许多人问他,这么多年坚持义务献血究竟为什么?他的回答是:付出一点点的爱,救活的可能就是一条生命!他以自己的善举和表率行动,影响和带动妻子、亲戚、朋友,尤其是他所在汶上供电公司干部职工100余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来。

2008年夏天,一辆失控货车撞在一基10千伏水泥杆上,15米高的水泥杆断裂,整条高压线路断电,汶上县6000余户居民的生活用电受到影响。险情就是命令,他主动请缨带领队伍抢修。但危险总是防不胜防,一根十多公分的螺栓突然从半空中掉了下来,他不顾自己安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身旁的同事并推到了安全地带,而他却跪在烤得半焦的柏油路面上。半空掉下来的铁件硬生生砸在了他的腿上,鲜血顿时染满了裤子,但他始终不以为然,并笑着说:“这是友情的印记。”

李月成始终用他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塑造着一个电力工人的光辉形象,积攒着他富有的人生。他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标兵岗和先进生产工作者;2007年、2011年均被评为济宁供电系统“十大感人事迹”;2012年被评为“济宁好人”并入选“山东好人榜”。

新闻推荐

一声惨叫,17岁少年被剁了手

■本报记者王乾通讯员牛新颖张华点击查看原图6月2日,在汶上县次丘镇一条狭窄的乡村小路上,一名浑身是血的少年在路边蹲着,已经支撑不住了,他的一...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