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井下成长起来的“劳模之星”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家方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隆重召开。随着盛会日益临近,济宁能源发展阳城煤电应急办主任、综采一区副区长潘兴喜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因为他担负着一项光荣而又特殊的使命:作为全市产业工人的代表和全省采煤一线工人的代表,将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一起,前往人民大会堂出席党的十八大。
作为一名在井下摸爬滚打10余年的“劳模之星”,潘兴喜的名字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的百里矿区可谓家喻户晓。被大家亲切称为“潘劳模”的他工作非常认真:大冬天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泥水里泡过近10个小时;他所带领的班组多次创下单班采煤5000吨以上、日产原煤过万吨的集团纪录;在阳城煤矿第一次“双代会”代表选举时,综采工区到会38人,潘兴喜得了37票,唯一失去的一票是他自己。出生于1972年的潘兴喜是工友们眼中的“劳模之星”,从煤矿劳模到市劳模,再到全国劳模,四年间他五次“升级”,捧回八项殊荣,已经实现了劳模“全满贯”。
从绿军装到蓝工装不改的是军人本色
记者见到潘兴喜的第一印象:走路挺胸,坐姿端正,动作敏捷,依旧保持着军人的良好作风。谈起工作上的事,比如哪年怎么过的哪个断层,他两眼炯炯有神,言语铿锵有力,有时甚至激动地站起来。但当问到取得成绩的经验和感受时,潘兴喜却有点张不开口,表情拘谨。面对记者,这位几乎得遍所有荣誉的“老劳模”还是像初次面对镜头的新人一样,只是不停地点头和微笑。
时钟倒拨到1990年,年仅17岁的汶上县南站镇农家子弟潘兴喜,怀着对军人的无比崇拜穿上绿军装,来到部队这所大熔炉。199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提拔为代理排长。1998年,南方发生特大水灾之际,潘兴喜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在险情面前,这个1米8多的山东大汉成为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激流面前,在查堵渗水洞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奋不顾身的身影,总能听到他嘶哑的吼声。抗洪胜利结束后,他带领的排荣立集体三等功。
2000年,潘兴喜因部队建制取消脱下绿军装,穿上了蓝矿装,被分配到了已开采了30年、资源几近枯竭的落陵煤矿。那时候受各种条件制约,井下环境极差,巷道低矮,空气潮湿,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与潘兴喜一起来矿的同事看到这样的环境,纷纷悄然离去。“怎能轻言放弃,别人能行自己为什么不行?”潘兴喜下定决心,决不丢军人的脸,一定要干出个名堂。在深深的矿井下,在狭窄的坑道中,他不停地摸索,坚定地前行。
2010年,37岁的潘兴喜披上了鲜红的全国劳动模范绶带,作为全国近2万家煤矿的代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潘兴喜的老工友、老上级张立志告诉记者,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被兴喜带到工作中。领导安排两个小时的活,他总能一个半小时就解决。他用善于敢打硬仗的精神去想工作、干工作。井下条件再孬,他也从不推脱;井下条件再复杂,只要有他在,职工们都能安心。他是职工们的“主心骨”。
从技术“大拿”到带班区长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阳城煤矿在市属煤矿中地质条件最差,倾角大断层多赋存深。煤矿人最头疼的断层难题,阳城每年平均要过20多次。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不久,他们历经40多天的辛苦攻关,将最大落差达10米、影响推进距离50余米的3302超大断层顽强攻克。作为业务骨干的潘兴喜有时要连续盯上20多个小时。
潘兴喜在实践中深深地感觉到:学好技术、练好基本功是成为一名合格煤矿工人的第一步,新时期的煤矿工人不仅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还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带着这种想法,他上班时深入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掌握好第一手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向技术人员和老师傅们虚心请教。业余时间又钻研学习,借来相关图纸和资料,琢磨操作要领和重要环节。现在的潘兴喜,综采技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手里握着井下电钳工证、三机操作证、煤机司机证这3个特殊工种岗位证,是个有名的技术“大拿”。哪个岗位有空缺,技术过硬的他都能顶上去。(下转2版)
潘兴喜工作起来一丝不苟。
(上接1版)爱动脑子能创新是潘兴喜的另一大特点。在1301工作面回采时,他发现采煤机牵引变压器保险接线是铜质压线鼻,在煤机剧烈振动时容易震断,既不安全,频繁更换也影响生产效率。于是在参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和机电技术人员商讨后,他提出把铜质线鼻改造为导线线鼻。这小小的一变,每月可多开机10个小时,相当于多增加了一天的产量,细算下来,可是五六千吨的产量、480多万元的产值呢!十几年的工作中,潘兴喜的“小改小革”数不胜数,光为矿上节约材料费就达到几十万元。
在他的带领下,职工都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其担任班长期间,班内有1名职工获得了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一等奖,4名同志分别获二、三等奖,12名职工分别荣获矿一、二、三等奖。他坚持“四心”治班,即爱心待工友、公心对分配、铁心抓质量、恒心作表率。现场管理不讲情面,始终把班内工友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带的班从未发生过破皮轻伤事故,在“三无”班组建成率、文明班组建成率、班组安全评估A级品率、材料降耗等方面,一直名列前茅,连续3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和矿先进班组。他所带的团队被称为“干部孵化器”。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共带出18位班长、5位安全员、2位跟班区长、3位质量验收员,而且个个表现不俗,有的已经多次被评为市、县及企业里的劳模或标兵。
从普通工人到十八大代表不变的是甘于平凡的心态
如今作为十八大代表,潘兴喜对自己更严格了。他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群众中的影响,用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约束自己。因常年高强度体力劳动,他患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矿里多次要给他调整岗位,却都被他拒绝:我是采煤工人,就应该在一线。即使体力活不行了,还可以贡献点采煤经验。如今,他每月还是下井二十多次。下井后和平常一个样,该干什么干什么。
工友们说:“他有三个家,一个在井下,一个在矿上,一个在市里。”潘兴喜正上小学的女儿说:“爸爸很少回家,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我。”潘兴喜的妻子说:“我嫁给了他,他却嫁给了煤矿,潘兴喜是个地道的‘公人\’,是他井下那帮弟兄们的‘主心骨\’。”潘兴喜一上班就着迷,一上班就忙得顾不上回市里的家,他十天半月不回一趟济宁那是常有的事。
在榜样的带动下,阳城煤电去年矿级管理人员没有休过1天班,并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同时,累计生产原煤200余万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7%,利税同比增长近5倍,利润同比增长近71倍。很多人都说这是潘兴喜带来的“劳模效应”。但潘兴喜说,这是因为集团和矿上推出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了管理,严格了考核,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同他个人没有直接关系。“荣誉给了我个人,但工作是大家伙一块干的。没有大家伙的帮衬,就没有我的一切。没有这个舞台,荣誉更是无从谈起。”他发自肺腑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刘长春张伟光)2012年,汶上县按照“三个高于、三个提高”任务目标,牢牢把握“高点定位跨越发展”总基调,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