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站在百姓角度 解决百姓困难

济南日报 2012-06-16 14:02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2210000本报为您“捎话”部门官员

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本报记者将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各部门“零”距离。

您有什么话要讲,或者您有什么建议要提,您可以拨打热线2231555或2210000,让记者帮您捎话。

■记者盖鸣霆

6月15日上午,中共汶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孙琪带领汶上县公安局、住建局、教体局、民政局、卫生局、国土资源管理局等十余个部门的负责人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并就汶上县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备受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与广大听众展开交流。短短五十分钟的节目内,先后有三十余名市民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的方式向节目嘉宾倾诉心声,并对汶上县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儒释圣地生态水城展现新风采

由杂草丛生的池塘变成莲花盛开的湖泊,由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变成了高楼大厦,由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车辆川流不息的宽广马路……近年来汶上县顺应全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结合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支点、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村为基础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在中心城区建设上,按照“儒释圣地、生态水城”的总体定位和“优化中心、南连北延、两翼延伸、融入济宁”的发展思路,主动对接济宁都市圈。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将中心城区划为东部新城区、南部产业区、西部商贸物流区、北部生态居住区、中部佛教文化旅游和商业中心区,“一城五区”的功能布局基本形成。围绕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实施了东护城河修复改造、泉河城区段治理,新建了中都文苑、民园公园,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新建改造城区主干道44公里,构筑了“两环五纵七横”的城区路网体系。新增绿地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城市。坚持“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愿”的原则,全面掀起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热潮,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特色农业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为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汶上县一方面大力实施了以方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小农水”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农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效益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以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积极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基地带农户的利益链条作用,依托土地托管带动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土地流转后大面积地块的生产管理问题。

此外,围绕汶上传统特产和已经形成规模优势农产品,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而且吸纳了农民就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行了“一社区一园区”,在社区周边布局项目园区,因地制宜发展二三产业,吸纳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打响中国佛都世界文化品牌

汶上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更好地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汶上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汶上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佛都”这一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在加强项目带动、培育产业主体、打造知名品牌、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人才集聚等方面聚力突破。综合研究国家和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出台符合汶上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聘请高层次规划队伍科学编制《汶上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三区一带、一苑、一城、七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带动、企业集团培育、园区产业集聚三大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文化企业和投资总额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一批主导文化产业群。积极办好太子灵踪文化节,精心培育“千年佛都”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大运河南旺枢纽文化遗产品牌、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节庆品牌及中都历史名人文化品牌等“四大文化品牌”。此外,加快培育文化市场。成立文化产业促进会,制定行业规范,引导行业组织更好地履行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能。建立健全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引导各类文化企业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和诚信守法经营,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推荐

济宁楼市库存28650套 城区库存量占比为74.24%

根据济宁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提供的数据,截至7月15日22点,济宁(包括城区、汶上、兖州三地)当前楼市库存28650套,可售面积3170908.85m2,可售房屋价值17476119192元,其中住宅类房...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