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尽职 志不移 守初心 孙茂东走后一年又四个月 再访“微山湖上好支书”

济宁晚报 2021-09-26 09:14 大字

本报记者万德龙摄影记者董绍进

9月24日,时间来到已故渭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孙茂东离开后的第一年又四个月,记者再次走进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踏着他留下的步伐,探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康庄大道”。无论是整洁明亮的幼儿园和小学校舍,还是串联起全村三百多户人家的供水与废水传输管道,亦或是河道里往来穿行的运输船只,以及那村东头醒目的“孙茂东纪念馆”,仿佛都在讲述着同样一句话:他走了,但“微山湖上好支书”的榜样力量还在,而且会世代传下去。

创新实施流动党员“三建四联五帮”模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直以来,我们村从事湖上运输业、水产捕捞业的党员数量较多,常年漂在运河上,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如何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个难题。”现任渭河村组织委员杨传来告诉记者,跟随孙书记工作20年,对他最佩服的有四点:会省钱、能吃苦、严管理、敢发展。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就是众人评价他的“船行千里不迷航”的核心所在。

说起“严管理”,上任之初,孙茂东就多次召开支委会,反复讨论商议,创新实施了流动党员“三建四联五帮”模式。其中,三建,即建立管理服务网络、流出信息档案、教育培训机制;四联,即专人联系、证卡联系、定点联系、网络联系;五帮,即帮助理顺组织关系、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思想困惑、促进素质提升、处理维权事宜。在他的带领下,渭河村创新构筑起“水上红筝工程”,规定“七一”为流动党员的回归日,号召流动党员回村参加党内生活。不仅如此,他先后在盐城、东营等地设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在运输船队上设立流动党员活动室,解决了流动党员“村里管不到、驻地无人管”的问题。

孙茂东上任后,召集村“两委”商议投入150万元,新建一艘高标准办公船,即湖上党群服务中心,集党员活动室、代表活动室、服务代办室、文体活动中心等功能于一体,而这艘船的点睛之笔就是“让党旗在微山湖上高高飘扬”的标志物——党旗雕塑。“当时,孙书记带着全体党员不分昼夜地建设,比施工队建省了几十万元。可以说,党旗雕塑的落成凝结着全村党员的心血,也必将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杨传来告诉记者,如今,这艘大船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微山湖红船”。

42名党员重温孙茂东的铮铮誓言

今年7月1日,渭河村的48名中共党员,除了因生病或因疫情防控要求无法到达的6人,有42人按照惯例回到了村里。他们有从青海坐飞机回来的,有驾船从江浙等地来的,还有坚守在村里搞建设的。这一天,在现任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家身穿统一的白衬衫,在胸前党徽的见证下,站在孙茂东留下生前最后嘱托的党旗雕塑和一天前落成开馆的“孙茂东纪念馆”前庄严宣誓:我们要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将渭河村勤劳致富和孙书记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党旗永远在微山湖上高高飘扬!

记者采访中得知,自孙茂东纪念馆建成以来,已有50多批、700多人次到访学习。无论是孙茂东身边的还是曾经到过这里的人,孙茂东生前说的三句话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不起全体党员;你们要拿村民当自己的亲人对待;我倒了,百姓的靠山不能倒!”对于孙茂东来说,一生中有大半时间都在为这三句话默默耕耘,而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渭河村过去20多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2年6月,经全村党员群众推选,孙茂东当选了渭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了不辜负党员群众的这份信任,他卖掉了当时家里生意好的水上运输拖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当时,这件事遭到家属王霞的强烈反对:“你干书记、干工作我支持你,但你不能把营生都卖掉!闺女、儿子还没有成家,这个家以后怎么办?”孙茂东耐心劝导说:“大家选我干书记,我就要把工作做好,不能光考虑自己,我要让全村都过上好日子!”直到2020年5月31日去世时,18年的时间里,孙茂东都在履行着当初那“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敢闯敢干、恪尽职守”的庄严誓言。

运输业、养殖业成为村里发展的“左膀右臂”

党务村务管理有了头绪,如何实现让全村人共同富裕的目标,便成为孙茂东心头的另一件大事。别的地方是“要想富先修路”,那么对于湖区居民来说,要想富自然就要从“水”里找文章。由此,“敢发展”便成为孙茂东的另一个标签。

作为微山湖腹地的渭河村,自古就有搞水上运输的传统,但多数使用水泥船,吨位小、竞争力差、收入不高。通过走访调查,孙茂东了解到大多数渔民缺资金,无法购买新船扩大经营规模。为此,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帮助运输户协调贷款,村干部、党员带头担保,聚集村里养殖大户闲散资金,一举解决运输户缺资金难题,水上运输业迅速发展,村民们购置的运输驳船和拖头越来越多。

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孙茂东提议成立微山县兴渭航运公司,选聘专业经理人管理运营,将在外从事运输的村民纳入到航运公司中,既增强了公司在航运业中的竞争力,又能及时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目前,该公司拥有拖头26个,运输吨位达到26万吨,年经营收入3500余万元,成为高楼乡航运业的支柱企业。

要说运输业是渭河村发展路上的“左膀”,那么,养殖业就是村里的“右臂”。为了破解养殖难题,孙茂东大胆尝试引进大闸蟹养殖,村干部率先示范并获得成功,村民随即坚定了养殖大闸蟹的信心。2008年,渭河村联合周边的3个村成立养蟹专业合作社,注册“八条腿”“江北第一湖”等河蟹商标。目前,全村养蟹水域面积达到7000余亩,养殖场成了村民们的聚宝盆。2012年3月,高楼乡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河蟹之乡”,微山湖大闸蟹连续多年在全国河蟹大赛中荣获“金蟹奖”。

“退养还湖”政策实施后,高楼乡网围面积要从10万亩压缩到1.6万亩,当时,高楼乡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渭河村开展试点。孙茂东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村民了解压缩网围面积既是为了维护大湖生态,也是为了规范养殖、提升效益。同时,孙茂东看准了渭河村丰富的原生态湿地和淳朴的渔家文化资源,顺势引导村民转型发展。可以说,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孙茂东最担心的发展瓶颈问题,经过不断实践已经找到了新出路——生态养殖。

另一方面,孙茂东得知江苏长荡湖船上的餐饮旅游生意十分火爆,这让他萌发了“船船相连,做实水街”的想法。为打消村民顾虑,孙茂东带领村“两委”研究出台奖励政策,先发展旅游的每家给予5000元扶持资金。后期,村民看到水街建设初具规模,纷纷把住家船从自家池塘迁到五段河,开办渔家乐、民宿饭店,“微山湖渔家水街”的旅游品牌逐步打响。现在渭河村已是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在孙茂东的带领下,渭河村从原来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两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百万元。中秋节前后,又到了螃蟹、对虾成熟捕捞的季节,每斤40多元的大闸蟹、20多元的南美白对虾,引来四方客商。而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也将吸引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品味渔家风情。

村里搞建设不请工程队自己干

无论是对村务的严格管理还是建设时的能省则省,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13年3月,31岁的村民姬保霞身患直肠癌,辗转多家医院,大小六次手术,病情非但未见好转,还欠下十余万元的外债。当夫妻二人回村准备后事时,孙茂东发动全体村民集资约两万元,为姬保霞申请了大病救助,并介绍她到北京466解放军医院救治,最终手术取得成功。

“对村集体资金,我们要节俭,村民的花销我们也倡导节俭,特别是在红白喜事上。”为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村里成立由孙茂东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结合村情统一宴席标准,两餐变一餐,这样的做法渭河村坚持了十几年,直到今天,“每桌350元的标准”也成为十里八乡间的一段佳话。

这些年村里搞建设,只要村干部和党员能干的,从来不请工程队。孙茂东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自己动手,铺设石板路、硬化堤埂、种植绿化树木、安装路灯、悬挂霓虹灯带,建设湖上百姓大舞台和文化长廊,架设5座钢架过河桥和一座钢结构码头。几年下来,渭河村这个偏居大湖一隅的小渔村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年初,疫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而这时也是孙茂东病情最严重的时候。通往渭河村的水路众多,孙茂东带领村干部用船只封堵各条水路,只留一条主要河道设卡值班。连续工作透支了他的身体。2020年2月24日,正在村里忙活的孙茂东,身上的引流管突然蹿了出来,紧接着开始发烧。去济南住院治疗期间,孙茂东瘦到60斤。几位村干部去看他,身上插满管子的孙茂东还是放心不下村里:“幼儿园装修了吗?水街北岸的路施工了吧……”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华明有一一应允,扭头就抹起了泪。

生命的最后几天,孙茂东坚持要出院,家人和村干部都不肯,他恳求说:“我是支部书记,让我再回村看看乡亲们。”回村后,他用最后的力气坐着轮椅把村“两委”干部叫到党旗雕塑下留下最后的嘱托,也就是前文的那一席话。

时间定格在2020年5月31日晚9时38分,孙茂东走完了他人生58个春秋的道路,永远地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父老乡亲和渭河村。6月2日上午,渭河村水街两侧的大小船只上站满了自发前来送别的群众。

当记者站在党旗雕塑前,再次眺望红旗飘扬的水街时,耳边仿佛回荡着声声“孙书记”的呼唤;而眼中艘艘红顶白墙的船屋,则让人气定神闲,回首往事时对未来信心百倍。

新闻推荐

微山县马坡镇 为民办好“田间事”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李超李迎)现阶段,马坡镇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在大约8500亩土地上,建成或改造机井200余眼,农田灌...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