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 湖区两村干群合建广场传佳话

济宁日报 2020-01-07 09:28 大字

本报微山讯(记者刘帝恩通讯员赵家琦)在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微山湖区佳话频传,其中之一,就是作为该县“飞地”的赵庙镇佀楼、赵楼两村村民摈弃对一个废旧坑塘的争抢,合作共赢携手建设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去年底结束,二期工程将于今年春天动工,“五一节”前竣工投入使用。届时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又将增添一处新的亮点。

事情的结局美好,来历却源远流长。在赵楼和佀楼两村的结合交叉处,有一个四方形、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坑塘。这个坑塘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它是两村的先辈们为逃避洪灾而从郓城、嘉祥、巨野等地老家迁徙来到湖畔后挖土建房而渐渐形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个坑塘曾经给两村村民带来过许多欢乐和便利。酷暑难耐的夏日,坑塘是两村村民消暑降温的天然浴池,冰封雪冻的寒冬,坑塘又是村民们的天然溜冰场。日常生活中村民们在坑塘里洗衣、淘米、种藕……,那时的坑塘的确是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与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坑塘的功能式微,潜在价值渐渐放大,不仅垃圾倾倒影响土壤和空气环境,更为要害的是有的村民从外面拉来土垫坑当宅基,准备在上面建房,导致一家动土百家心动,你争我夺竞相申明“主权”的纷争局面。粗略统计,动议填坑建房的群众,两村各有10多家。

坑塘环境悄然、剧烈变化,引起了佀楼村支部书记冯建强的重视和深思。他想,如果不改变坑塘目前的混乱状况,任其发展,不仅会严重影响两村的村容村貌,还容易引发两村村民在坑塘所有权问题上的对立和争斗,并会传统习惯性的愈演愈烈。用新办法解决旧问题,让旧坑塘重新造福于两村村民,化隐形的“干戈”为显行的“玉帛”,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经过深思熟虑,冯建强想,如果两村联合起来,把旧坑塘填平,在上面建一个文化广场,不仅能美化环境,为村民开展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服务,又能化解矛盾减少纠纷,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向赵楼村支部书记赵广场说明后,得到了赵支书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两村支书一拍即合,于是一个两村联手建广场的决定很快做出,并在两村村民中广泛宣传。由于此决定得民心顺民意,一经传出便得到两村广大干群和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兴玉机械制造厂厂长李兴玉第一个将3万元的捐款打到佀楼村的账户上。县驻村第一书记张红军同志更是热情支持,及时到县农业局争取资金5万元。佀楼村村民冯兴斌、吕红敏、陈良军、霍维勤、徐道斌、徐道存;赵楼村村民李炎、黄维真、刘敏等多位村民,都已经或准备拉土填坑盖房子,听到两村联合建广场的宣传后,都表示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放弃了原先的打算,并无偿将已垫好的地基交给村里建广场。在得到两村村民的拥护和支持后,两个村的领导又先后筹集资金40多万元。在资金有了着落后,文化广场从2019年9月开始施工,先后向坑内填土3000多立方,推平夯实后,对2000多平方米的地面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到12月中旬止,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二期工程打算明年春天动工兴建,主要项目有篮球场、健身器材、凉亭和长廊等。

在利用废坑建设文化广场的同时,两村村委还在两村的结合部开辟修建了一条长约60多米,宽约5米多的东西走向的水泥路,使两村的四条“断头路”实现了对接。从此,两村村民之间的相互来往和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广大村民无不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新闻推荐

环湖大道东线微山段通车 一路观景到微山

记者吕光社通讯员李宁报道12月5日,环湖大道东线工程城郭河段航拍。□本报记者王浩奇12月21日,济宁新机场高速等重...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