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坚持就是伟大
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张梦西
采访微西小学可以说是偶然。5月底,慈善总会义工社会三团团长赵颖联系到报社,说他们近期将组织一个活动,为微山县高楼乡微西小学的小学生们送去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得知微西小学是一所船上小学,情况比较特殊,报社便安排我跟随他们,本意是采访他们组织的这次活动,没想到这一次采访经历却让我收获颇多,记忆深刻。
充满爱心的志愿者
5月30日8点,在赵颖团长的组织带领下,我跟随十几位志愿者赶往微山县高楼乡。车辆最后边堆着34身崭新的校服和34个新书包以及文具盒。这些志愿者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了解到微西小学现在有34名小学生,志愿者刘燕自己出钱买了书包和文具盒,17个蓝色的给男孩,17个粉色的给女孩。王淑慧在济宁市如意集团工作,她也是义工团的一名成员,经她申请,公司给孩子们做了30多套莫代尔棉质布料的校服。其他志愿者还准备了课外书籍、玩具等送给这些小朋友。
一开始大家都兴致勃勃,从车窗向外望去,蓝天白云。这些志愿者有的以前也没有见过面,因为这次活动才聚集到一起,大家互相介绍自己,交谈自己原来做过什么志愿活动。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些都是资深的志愿者,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打扫卫生,去聋儿康复中心为残疾儿童服务,去福利院为孤残儿童过生日……他们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有的人工资并不高,却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做这些公益活动。有些人已经坚持做公益活动很多年,团长赵颖更是20年前就开始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原以为两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我们行驶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高楼乡。车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行驶,地势忽高忽低,层层颠簸大家都有些疲惫。下了车,前面就是湖,去微西小学需要坐船过去,赵颖给校长王升安打电话,他正在乡里开会,我们在岸边等了一会。放眼望去,茫茫大湖一眼望不到头,我心里想,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不是心境也如这大湖一般开阔。微西村是一座典型的湖面渔村,村民们以船为家。微西小学就是一所船上小学,坐落在微山湖西南端。
等了一会儿,看到远处有船开过来。是王校长,船上还有一个小女孩,手上脸上起满了疱疹。其他的学校都不敢收她,王校长心软,她的父母将她送来的时候,王校长就收下了。王校长正在到处想办法为女孩治病。
王校长在村里威望高,听说他需要用船,村里又有两位村民开船过来。志愿者们将校服、书包等往船上搬,在湖上行驶了大约10分钟,我们终于到达微西小学。
穿着“泡浮子”上课的小学生
到学校时已接近12点,到了孩子们下课的时间。我们赶紧给孩子们发放书包、校服,校长让孩子们在位置上做好,这些孩子们也都听话,端坐在课桌前,等着志愿者将一件件礼物放到他们面前。“我的书包上面有蓝色的米老鼠,你的是粉色的。”霎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随后志愿者们又在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教室里陪孩子们一起唱歌、做游戏。
在志愿者活动的这段时间,我围着这所船上小学转了一圈。碧绿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荡漾,小学的水泥船静静停靠在岸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临湖一侧的船舱壁上写着这几个大字,舱壁与栏杆围成了半米宽的走廊。船体另外一侧是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微机室与图书室。
微西小学始建于1964年秋,至今经过多次改建,现在的新校船全长30米、宽8米。作为一所湖上小学,服务对象均为渔民子弟,服务半径1.5千米。微西小学共有3个年级,学前班和一年级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共有学生24名,二年级共有10名学生。校船固定在岸边,船体与岸依靠一块小木板相连,仅容一人通过。岸上一块空地就是学校的操场,操场上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
我走进二年级的教室,看到我拿着相机,班里的小朋友叫了起来:你是记者呀!我做出拍照的样子,坐在前排的班长孟祥征顿时抬头露出一个笑脸。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去年9月份,他跟随王校长到北京参加了央视教师节晚会,去过天安门。这些孩子中午都在学校吃饭,自备午餐,我看到他们桌洞里的“午餐”有的只不过是一包零食。
他们的衣服外面都套着一圈叫“泡浮子”的东西,7岁的魏钟林告诉我,因为生活在湖上,万一他们掉到湖里,这个东西会帮助他们浮上来。随后校长召集全校34个学生到操场上集合,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个经过狭窄的木板。我们都小心翼翼地走过,这些孩子连跑带跳。孩子们换上了新校服与志愿者一起合影,合完影之后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张开双臂让志愿者抱。赵颖将她抱起来,我上前一逗,她又向我张开手臂,我将她接过来,她双臂紧紧搂着我的脖子。我们问她叫什么,她什么都不说,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让人抱,她还是不说话。
微西村年轻一辈的村民多数常年在外打鱼或者跑运输谋生,留下年幼的孩子和老人。我们猜想,这个女孩的父母或者常年在外,她想念父母的怀抱。
撑起船上小学的“夫妻档”
校长王升安今年55岁,他1978年到这所小学任教,当时这里还是一所完全小学,有6个年级200多个学生。“当时船高只有1.8米,我身高就1米8,再加上铺设地板,我在教室里只能歪着头上课,就这样教了8年才换了新地方。”王升安说,他有机会调到岸上一所中学教书,但是当时班里46个孩子一起去学校里找他,请求他不要离开。王升安被感动了,又回到这所学校。曹桂英是学校里除王升安外唯一的老师,她是江苏扬州人,嫁给王升安后便到湖区来生活。1986年,她发现湖区好多孩子才八九岁就不上学,便要求在这所船上小学支教。27年来,曹桂英一直没转正,工资由原先的每月十几元涨到了现在的每月300元。“我们永远忘不了您划着小船在茫茫大湖中接送我们上学的情景,忘不了您在低矮的教室中歪着脖子伛偻着身子给我们上课的样子。我们总是很调皮,惹您生气,但是您从来不放弃我们。”王升安对学生们发来的短信倒背如流,说到这里,他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的泪。王校长带着茶色眼镜,右眼积劳成疾导致失明却仍坚持。
王校长回忆说,微西小学曾多次遭遇险情,他也有过转行的机会,但是46个孩子到学校挽回他的场景历历在目,他再也没想过离开。曹桂琴虽然至今没有转正,但是教学水平却是全乡公认的好,得过的奖状一大包,每次抽考她的学生都是乡里前三名。“你家的米饭香,你家的清水甜。是您带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请允许我在遥远的杭州向您鞠躬,谢谢您。”每年教师节、春节等节日,王升安都会收到学生发来的短信。
教育部门给微西小学配备了20多台电脑,但是王升安和曹桂琴都对电脑不精通,没办法教给孩子们计算机知识。有些孩子说,上计算机课时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在玩游戏。王升安也盼着有新老师过来教给孩子们更多知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微西小学却启蒙、培养了30多名大学生,说起这个成绩时,王校长脸上不禁浮现出了自豪的微笑。由于时间紧张,我和王校长及曹老师没有进行更为充分的交谈,我知道他们生活和工作的许多侧面我还没有了解到。但是接触的短短几个小时中,我们都被王校长和曹老师一心为了孩子们的无私所感动。
最近,我又和王校长通了电话。王校长说,9月1日,微西小学新学期开学,又有15个学生进入学校。年龄够的去读一年级,年龄不够的随学前班就读。今年有10名二年级的学生从微西小学毕业,到其他学校接着读三年级。
9月1日下午,微西小学迎来了一位新教师。以前也有老师来支教,但是都因为条件太艰苦待了没多长时间就离开了。王升安希望这位年轻的老师可以坚持下来,“我们会尽量满足新老师的条件,只要他愿意留下来。”王升安说。
现在微西小学正在岸上建设新校舍,新校舍长33米,宽8米,有8间教室。基础工程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新校舍使用之后,如果师资力量足够的话,微西小学的学生们可以读到四年级。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明年学校只能增加一个年级,孩子们读到三年级之后就要到别的学校就读。
王校长向我传达这些信息时,语气中是欣喜的。他坚持了这么多年,微西小学现在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激动。
王升安说自己只不过做了分内的事,他的所作所为再平凡不过。但是,在平凡中坚持,就是伟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朕葳见习记者刘立峰通讯员王力9月17日上午9点,微山一小区内,刚搬进来的租户刘风走出楼梯道,发现四周没人后,他蹑手蹑脚地来到储藏室,推出摩托车准...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