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船为家的水上人生

济南日报 2013-05-28 09:2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张梦西通讯员薛威徐长江

四时佳节,山色青葱辉丽日;万顷碧波,湖光潋滟跃鱼群。湖上优美的景色总是让人心驰神往,尤其到了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对于微山县欢城镇成新村的渔民们来说,这样的景色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微山湖畔记录了他们美好的时光。

从木船到水泥船的变迁

雨滴啪嗒啪嗒打在岸边的树上,清澈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一层层涟漪。46岁的成新村渔民孙荣清正悠闲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每年3月15日至6月25日为百日禁渔期,在这期间,孙荣清一般比较清闲。“禁渔期间不能下湖捕捞,我就在家里补补渔网、磨磨鱼钩,准备好下次捕捞时需要的工具。”孙荣清说。和岸上人家不同,孙荣清家的“房子”是一艘约150平方米的水泥船。和岸上人家相同的是,这艘船里有客厅、卧室,地上铺着瓷砖,煤气灶具、彩电等一应俱全。孙荣清告诉记者,他们家世代以捕鱼为生,原来住的船是木船,一家几口人挤在不足60平米的船舱中。“近年来政策好了,我们村里的木船都换成了水泥船。”孙荣清说,“这就相当于岸上的人从土屋搬进了大瓦房。”

禁渔期结束之后,孙荣清就要下湖捕鱼,一去就是一天,捕到的鱼由爱人拿到集市上去卖。生活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湖上的生活也有独到的乐趣。“荷花开的时候我们会撑船到荷花深处去吃饭、摘莲蓬,那时候感觉挺惬意的。”孙荣清笑呵呵地说。

欢城镇成新村村支部书记孙胜军介绍说,成新村是微山湖畔典型的纯渔民村,全村有150户620余人,分别居住在上级湖崔庄矿煤港码头北、下级湖二级坝二闸南侧和张白庄码头附近的渔船上,三点距离长达5公里。“村里早年就成立了村支部,之前一直没有稳定的办公场所,渔民居住地又分散,管理起来有些困难。”孙胜军说,当时他们开展各项活动只能依靠租赁房屋或者借渔民的船作为场所,特别到了冬天,湖上一结冰不能划船,通知起来有困难,渔民们也不便出行。有时候开会就在破旧的小木船上,冷风从外面灌进来,冻得参会人员连笔都握不住。

令孙胜军感到欣慰的是,去年村里筹资购置了一艘长29米、宽6米的水泥船,改装置办成150平方米,可容纳30余人的村两委活动场所,可根据组织活动情况的需要在上、下级湖渔民居住地流动开展党务、村务、科技培训活动。

用渔民村的特点解决渔民村的难题

“走,去看看村务公开栏上又公开了啥新东西没!”44岁的渔民胡兆民向邻居们吆喝着。话音刚落,附近的两户人家就从渔船中出来跳上自己家的小木船。雨水滴滴打在湖面上,沾湿了这些渔家人的脸颊。胡兆民说,他们的小木船就相当于岸上的自行车,在广阔的湖水中前行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敞快。“特别是荷花开的时候,早晨一起床,荷花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感觉太幸福了。”胡兆民笑呵呵地说,“起床之后我就下湖打渔,捕到的鱼再拿到集市上去卖。”和其他同龄渔民一样,胡兆民也让自己的孩子出去上学,希望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不像自己一样文化水平不高。而对于胡兆民这一代渔民来说,摇晃的渔船是他们永远的家。

胡兆民所说的村务公开栏就设在成新村流动党支部的船上,村两委及时将党务、村务公开信息公布在船舱外壁上,村民想看时划着船过来就能看到。自从村支部有了新家,渔民们了解信息、找村委办事都节省了很多时间。

孙胜军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村有80多户渔民购买了内河驳船,沿京杭大运河走南闯北,其他户分散在上、下级湖面捕捞、养殖。“船西边的网箱养殖的桂鱼、乌鳢根本不用渔民投放饵料,和野生鱼一样靠湖水自然生长,到捕捞时也能卖个好价钱。充分利用我们村的特性来我们村的难题。”孙胜军说,“现在许多渔民在岸上也有了房子,孩子们都上学,学到知识后或许能用更先进的头脑来发展渔村。”

水上生活

新闻推荐

这不,独腿驾驶“高手”栽到微山了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周宏伟王亮16日,一位大胆“司机”没有右腿,却声称都开了好几年车了,从未失过手。目前,这位驾车“高手”因无证被行拘5天、罚款1000元。...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