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你 温暖我
———济宁市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张彦彦肢体残疾的宋志强在残联的帮助下,兴高采烈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双目失明的赵大娘在黑暗中摸索了十几年,通过白内障复明手术重见了光明……从孩童到老人,从乡村到城镇,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事例无不真切地展示着近年来济宁市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近年来,济宁市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大盘子,借助各项公益项目,认真开展康复、扶贫、教育就业、组织建设等工作,全市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济宁市把残疾人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宁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将康复、危房改造等重点助残项目列入民生工程,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并将残疾人辅具适配工程、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省九届残运会筹备等列入了政府督查考核内容。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下派办开展了“帮扶助残进万家”活动,组织全市各级驻村干部与1814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投入资金396万元,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使广大残疾人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扶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帮助残疾人脱贫解困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需。济宁市重点实施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贫困精神残疾人康复救助等康复系列工程,3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建立村(社区)康复站3500个,为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10万人次。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全市已建各类特教学校13所,在校残疾学生达1200多名,1500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助学资助,高中阶段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已全部免收学费住宿费。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三年来,全市1.5万名残疾人得到免费培训,720残疾人稳定就业,扶持100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63处,安置2315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3358户残疾人家庭脱贫。积极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温馨安居工程”,为2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或改建住房。切实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全市8万余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万名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每月50元以上的生活补贴,55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得到机构托养或居家安养。
服务———残疾人生存状况不断改善
着力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全市选配156名乡镇残疾人专职干事、6000名村(社区)专职委员,90%以上的乡镇(街道)残联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各类康复机构115处,辅助器具服务站38处,就业服务机构13处,托养服务机构30处,残疾人服务网络逐步得到完善。稳步推进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占地73亩的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完成了土地划拨、规划设计调整和环评工作,正在进行单体设计。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微山县和市中区康复、托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兖州市辅具中心完成装修改造,汶上县征地25亩,即将完成两个中心规划设计。
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扶残助残活动深入开展,全市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达8600人;“党员干部帮扶助残进万家”活动成效明显,市、县、乡级驻村干部与1.8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对子,积极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无障碍环境建设扎实推进,为28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机构,有效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第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和首届残疾人歌手广播电视大赛。在省内外重大残疾人文艺、体育比赛中,济宁市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广大残疾人身残志坚、奋发有为,用感人的业绩和动人的事迹昭示世人,仅中央媒体去年就8次报道济宁市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先进典型。省九届残运会备战工作扎实推进,营造了全市全民支持残运、广大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马平昌出席本报台湾讯(记者李邦田)5月22日至2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率领济宁市经贸代表团对台湾进行友好访问,成功举办第三届台...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