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扎山区 医泽乡邻
本报通讯员杜正义
仲秋的一个上午,陈树科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办公室门外的长条椅上已坐满了问诊的人。没等他坐下,候诊的人便接二连三地走进来,有的拿着CT片询问病情,有的拿着医药单询问用量吃法,有的询问病情诊断结果……陈树科一脸和气、耐心解答,并给出合理性建议。眼前这位中等个头的医生陈树科是一位“泗水县名医”,从一名年轻的临床大夫,成长为“泗水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泗水县“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泗水县中医院副院长,陈树科保持这个工作状态已经31个年头。
“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
小时候的陈树科就秉持“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一直在求学路上奋发向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秋,陈树科以优异成绩被泰山医学院录取。1990年夏,他怀着“治病救人”的梦想,“飞到”泗水县中医院这片心中的乐土。31年间,他荣获“泗水县五一劳动奖章”、卫生系统“十佳医生”“泗水县名医”等荣誉称号,先后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14次。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陈树科在中医院工作期间一直延续着爱学习、爱钻研的习惯。他总结自己学习的动力源泉:一是业务需要,二是服务病人需要,三是“传帮带”需要。如他所说,“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为了拓宽眼界,提升自己医术水平,他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依然挤出零零碎碎的时间不断学习。2003年,陈树科拿到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学历证书。在他的办公桌面上,时常见到《防治疾病指南》《专家共识》书籍。轻轻地翻开书本,只见知识点被标记得“花里胡哨”,旁边跟着密密麻麻个人感悟。2012年,他取得一种中药排石胶囊发明专利——“复合式胃管”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他荣获泗水县“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年来,他在《中华综合医学杂志》《现代康复》《世界最新医学》等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7篇。
“我常跟身边人说,干一个好医生首先必须好学,其次是大度、能无私授学,还要有优秀的品格。”陈树科说。谈起陈树科,弟子步运慧自豪地说:“俺师傅总是随叫随到,从没有怨言,对我们言传身教,让我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我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就是为了不耽误病人。”
2005年,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陈树科积极相应国家号召,从2006年开始,每个周末都到乡镇卫生院坐专家门诊。中册镇卫生院、苗馆镇卫生院、圣水峪镇卫生院、泗张镇卫生院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我去基层主要干三件事:一是查房,为疑难病例病人诊断,让收入低人群也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二是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环境及设备提出改善建议;三是为基层卫生队伍讲解分析病情,加强疑难病例讨论,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泗张镇卫生院住院的低保户赵守孝夫妇因为慢性病缠身,成为医院的“常客”,到县城看一次病最少得花四五百元,自从陈树科到泗张镇卫生院坐诊,夫妇俩开始就近就医,每次看病都能省去一半的费用。“提升基层卫生队伍医治水平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一环!”陈树科说。
今年55岁的陈树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情地发挥光和热,作为年青一代医护人员的灯塔,为他们指明方向。截至目前,陈树科在“医师下基层工程”中,累计诊治诊断8000余人,并授课100余次。
“自从2002年有了第一部手机,我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因为我们8小时之外接到问诊电话太常见了,不敢耽误病人。”陈树科说。因陈树科几十年如一日对待病人认真负责、医术精湛,找他看病的人闻声而来、络绎不绝。自1990年起,上级医院三次以丰厚待遇邀请陈树科“改换门庭”,但都被他婉拒。陈树科说:“我的根在这里,我们做医生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哪里都不能影响我们发光发热!”
新闻推荐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闫红鹏孟令枫)10月12日,泗水县政府召开“营造优质市场环境,护航泉乡企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国网泗水县供电...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