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的济宁专区运动会 宋永纪

济宁日报 2021-06-05 07:48 大字

1957年春末夏初,济宁举办了一届专区运动会,济宁专区的济宁市、济宁县、滋阳县、曲阜县、泗水县、邹县、滕县、峄县、微山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等12个县市,选派运动员参加比赛。由于我在泗水县运动会上获得1500米、800米冠军,所以被县里选中,有幸参加了这届济宁专区运动会。

当时的济宁还没有固定的比赛场地,运动会设在太白楼以东。这里原来是老济宁的南城墙,1953年拆除后,在原城墙地基上经过平整,修成又长又宽的东西大道,当时叫七大马路,后改为太白楼路。运动场设在马路北半边,东临小土山,西靠太白楼,南邻古运河,北依济宁一中,东西长一百多米,南北宽六十多米,四边留有观众的席地。

在运动会开幕式上,泗水县30多人组成的代表队,高举“泗水县体育代表队”的红旗,列队参加了检阅仪式。运动场外围的观众,有不少鲁西南地区的商客和进城农民,大都穿着紫花棉布缝制的裤褂,头上裹着羊肚子手巾,在脑后打结,显得干净利索。他们看见泗水县的队旗,都操着湖西口音问:“泗水是个什么地方哎?”原来,泗水县解放后划归泰安专区,到了1956年下半年才划入济宁专区,所以,我们初来乍到,使这些金乡、鱼台一带的人觉得陌生。

各县代表队都住在马驿桥街的济宁第二招待所,这里离运动场不远,越过小土山就是。第二招待所大门座北朝南,进院是几排灰瓦平房,记得伙房、餐厅在院子的西北部。运动员的伙食是顶级的,每个餐桌上至少8个菜,荤素各半,做工精细,色味俱佳,香酥可口。那个年代,对于出身贫寒的学生来说,尝到这么丰盛的饭菜,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

运动会只开6天,上午多是径赛,下午是田赛。每天,四周的观众不少,加之济宁一中的学生列队观战,欢声雷动,颇为热闹。我们没有赛事的长、短跑运动员,经带队领导批准,可以到附近转转,但不能走远。

第一个要去的是太白楼,沿着新修的台阶拾级而上,只见两层重檐歇山式高楼,青砖灰瓦,朱栏环绕,蔚为壮观。二层檐下高悬一楷书匾额,上书“太白楼”三字。楼左院内有一块方碑,是李白手书“壮观”二字。楼前砖砌的地面上,已经从砖缝里挤出不少杂草。楼门上着锁,无法进入,只能凭堞游览一下四边的风景。

1957年,济宁西郊的新运河还没有开修,穿城而过的古运河,仍是南北漕运的大通道,舟楫往来,渔火不断,两岸买卖依然繁盛。古运河从西边流来,经过大闸口,弯过清真寺,向南流去。

我们在大闸口以东,看河闸开处,波涛倾河而下。此时正值雨水季节,河水满潮,木船过闸,非得靠人工拉纤不可。只见两岸纤夫,弯腰低头,拉着粗粗的麻绳,不时哼着纤工号子,“喂——来嗨!抓紧大绠使猛劲啊,一折一折往上升啊”。船过闸门,大闸落下,河水方趋平静。据说,过去,大闸口以西,用驴骡拉动绞盘,牵动行船,从而轻易把船拉过闸口,究竟绞盘何在?只是耳闻,没有眼见。

我们经常路过小土山,其实没有山,只是一围方圆二百多米的土坡,上面散居着横斜不一的小商铺,说书场、小饭店、小剧场。旧时,小土山是济宁的文化娱乐中心。过去有段顺口溜:“小土山,杂八地,一溜席棚看唱戏。砸洋琴,渔鼓坠,想听洋琴汪麻子。四海春,听京剧;城墙根,看马戏,书带草亭听梆子,逢春院内听灯戏”。直到1957年,这里仍是各种戏剧、曲艺说唱的场所,是济宁市民休闲娱乐的中心。

那时候,人民公园没开辟,群众艺术馆没建立,东南城墙角是座光秃秃的土堌堆,立在小土山背后,成了小土山娱乐场的屏障。我们晚上没事,也到小土山转转。泗水县杨柳乡乔桂英的落子,也独占一席,那铜镲敲得当当响,十分引人入胜。我们听听琴书《王丁保借当》,看看城墙根玩杂耍的,随便到地摊上买点小工艺品,每晚都流连忘返。

运动会很快结束了,济宁是个什么模样?我们代表队有纪律,难以自由外出了解一二,甚至连南门口、玉堂酱园、竹竿巷都无暇去逛。当时,济宁街道上没有公交车,连汽车也很少见,倒是骑自行车的不少,熙熙攘攘的人群,大都步行,我们靠步行也很难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泗水县 以党建带关建 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关工动态/本报泗水讯(记者高晓彬)5月22日,泗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县关工委发放了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