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简史: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日照日报 2020-09-09 10:43 大字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从古至今,粮食问题都是大问题,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一饭一粥,也当思来之不易,因此,吃播“大胃王”浪费食物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粮食地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西周,水稻异军突起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夏商时期,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黍、稷。虽然当时已种植小麦,但是麦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灌溉条件,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还不可能在粮食中占主要地位。到了西周,水稻异军突起,在西至渭水中游,北至关中盆地北缘、汾河中游,东至泗水流域的广大范围内普遍种植。当时关中平原水资源较丰沛,成为重要水稻产地。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兴修水利,如西门豹、史起引漳灌邺,“终古舄卤兮生稻粱”。中国的农业水平突飞猛进,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四个重要农业区:关中农业区、关东农业区、江淮农业区、成都平原农业区。其中,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关中农业区和关东农业区是全国的主要农业区。

西汉中期,关中推广冬麦种植

秦汉时期,由于灌溉条件的改善,麦类种植尤其是冬麦种植得到很大发展。西汉中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关中地区大力推广冬麦种植。西汉末氾胜之“教田三辅”,在推广种麦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目前,在黄河流域已发现不少汉代麦作遗存。同时在南方的“楚越之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田水利的开发,水稻生产也不断增长。巴蜀、江南、淮南、汉中等都是当时重要的稻产区。

隋唐时期,大一统政权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和平的环境。关中地区由于是京畿之地,加上政府又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地。

安史之乱后,南粮北运

安史之乱以后,中原动荡,北方人民大量南移,促进了南方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北方最重要的农业区河北、河南两道处于分裂割据与半割据状态,战祸连绵,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朝廷只得依赖南方的粮食“北运”。唐肃宗时理财名臣刘晏,便因能整理漕运,使南粮顺利北运而名噪一时。当时就有“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的说法。

北宋时期,南北农作物品种得到交流,北方的粟、麦、豆等传到南方,南方的优良稻种传到北方;越南引入的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淮流域。耕地面积扩大,梯田、圩田大量开辟。靖康之难后,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碾压北方。水稻成为南宋第一位的粮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稻米生产居全国首位,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此外,地处偏远的两广地区,粮食生产也有了巨大进步,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成为又一个水稻主产区,“土旷人稀,不富蚕桑之业;山环水绕,颇为鱼稻之乡。”

明清,湖广熟天下足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则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省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代,这一谚传更为很多人所乐道。两湖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分布在沿长江、洞庭湖以及汉江与湘、资、澧、沅诸水下游平原区。清代粮食生产大发展的还有四川,那里的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清政府为吸引外来劳动力进川,曾发布了各种优待政策,并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说法。这些从两湖、闽粤以及其他省份到来的农民,不但是一批劳动生力军,同时也带去了不少好的生产技术和新农作物品种,及至雍正时,已有“产米之乡”的美誉,并被人称之谓“各省米谷,惟四川所出最多”。当时成都平原的水稻亩产达到4—5石、6—7石,就全省水平而言,与两湖相差不远。

元明清的政治中心都在北京,而粮食主产区几乎都在南方,因此漕运成为北京主要的粮食来源。明朝“漕粮岁入四百万石”,成化年间,则“通计兑运、改运加耗入京、通两仓者,凡五百一十八万九千七百石”。清代,北京城人口众多,而且还有不少八旗官兵,粮食的供给自然是头等大事,然而随着运河里泥沙的淤积以及其他因素,漕运效果并不理想,道光、咸丰年间,北京还出现过粮荒。

清朝开辟北方粮食市场

然而,“南粮北运”不能概括北京的所有粮食来源。当时,清政府还积极开辟更远的北方地区的粮食供应市场。奉天、绥远等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粮食产量远远超过本地人的需求,于是朝廷便鼓励粮商贩运粮食到北京。同时还派官员赴北京周边省份“招商贩运米粮,由天津、通州转运来京,接济民食”,还谕令粮商沿途经过地方都可以免交过路费。各地政府也响应中央号召,广泛张贴告示,鼓励商贩运粮进京。

通过一系列措施,北京周边的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等地逐渐成为供应北京粮食的基地。清末,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中央政府还通过轮船招商局,赴江浙、湖广等地购买大米。这样一来,使北京的供粮渠道增多,粮食供给也有了更多保障。

如今已是北粮南运

自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转型成为现代化的工业重镇。与此相对,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转型成为粮食主产区。于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向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集中。其中,富有黑土地的黑龙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中国50%以上的增产都来自黑龙江。黑龙江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大陆的1 /9、1/8和1/3,等同于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由于北方粮食生产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79%和53.44%,这导致历史上曾经的“南粮北运”,如今已经变成“北粮南运”。

(据《国家人文历史》)

新闻推荐

小城子村老人的幸福感

本报通讯员包庆淼一位乡村儒学志愿者讲师的到来,让一个村五十多位老人“心有所属”地快乐起来,活出了时代幸福感。这件事,有...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