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曹有“缘”
包庆淼
我喜欢写作,我喜欢写人。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采访足迹遍布村庄,我的身影闪现于厂矿企业,一直在写作,一直在写人。有人说我在写先进人物事迹方面有一套。然而,现在我要写的却是一位贫困户,而且是我所帮扶的贫困户曹井文。
曹井文今年74岁,家住泗水县泗张镇峨峪社区。兄弟五人,排行第五,自幼生活在小山村,家境贫穷,无力读书上学。长大后,靠出劳力种地生活,至今孑然一身,平时少言寡语,床头边那块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是他的最爱,他的娱乐生活大概来自那块半导体收音机吧。
2019年10月16日,我与曹井文初识。那天,我从单位办公室给他带了一摞惠农政策资料,并在社区超市买了6斤鸡蛋。当我推开他的房门时,他的眼睛一亮,立刻迎上来。我环顾四周,一片狼藉。
“老曹,今后就由我联系你。大小事找我就行,只要我能帮办的就没问题。”我说。
“那感情好啊!谢谢你!”老曹话不多,却干脆。
让坐,洗涮茶具,烧水,喝茶,聊天。我们第一次交流无障碍。换句话说,我与老曹有“眼缘”。
时隔半个月,我再次登门,老曹的房间物品整齐了许多。当他看到我手里提着一兜面条时,连忙接过,大声地说:“老包,你来就来吧,怎么又花钱啊!”我说:“也没拿什么,一点心意罢了!”
这次,我们聊了好久。基本是他讲我听。从他小时候上山砍柴谈到生产队挣工分,从种地瓜花生谈到栽桃、种杨树,从过去吃不饱谈到党的好政策。我边听边思考,这既是一位老人对自己生活的系统回顾,也是一个普通群众向我这位扶贫干部的真情倾述。
随着上级扶贫工作的节奏,我与老曹见面的频率越来越高,彼此熟悉后,每次见面的话题广泛起来。渐渐地,我发现,好像我去看望他的时候是他快乐的日子。每次见面总是欢喜,其实我也没有惊雷行动,只是在心底把他当成我的一个亲戚或者一个朋友。每次去的时候,带上些鸡蛋、面条等生活物品,聊表心意。与他谈话时,尽可能找他熟悉的话题,这时的他开心得很。当然,我也很开心,因为,我深知,一位独居老人并不那么容易开心。为此,我才真正懂得了联户帮扶的深层意义所在。
(作者:泗水县委外宣办主任)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冯健李海波8月7日一大早,从外地赶回泗水县办理社保业务的张先生遇到了个“小麻烦”:原来当天是泗水县为民服务中...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