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杨柳镇 “融”出美好人居新生活

济宁日报 2020-07-23 07:15 大字

本报通讯员冯健王林

7月16日傍晚,三三两两的人群走进杨柳镇驻地儒孝广场,他们或坐在栏杆旁话家常,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或围着广场漫步。小朋友们在广场上嬉戏玩耍,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老年人则用慈爱的眼神注视着他们,眼神中满是关爱。广场周边建筑错落有致,敬老院、学校、为民服务中心、卫生院、购物超市等配套完善,在太阳余晖照拂下,一切都是那么安宁、祥和。这是杨柳镇实施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到底、干到底所取得的建设成果。

“小城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此,我们下决心整合镇域内和周边地区的资源要素向镇驻地集聚,做大做强镇驻地。”杨柳镇党委书记吕彩英说,该镇不断探索发展路子,最终确立了一条产城融合、互促并进的发展路径。自2013年起,杨柳镇党委政府先后实施杨柳新苑、潘家庄、东苑一期、二期7个村进镇,驻地人口实现了从1000人到8500人的跨越。产城融合最终都要回到“服务人”的使命,人、产业和城市三者始终不能脱节。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同规划、同推进。在保证第一产业,诸如西瓜、土豆、中药等特色种植的基础上,不断对种植品种提档升级,打造出系列特色品牌,用创建品牌的方式实现增加农业效益、提升农民收入。良好的种植业发展态势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以利丰公司为首的淀粉企业立足甘薯淀粉加工的优势,通过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不断创新,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科研、仓储、物流、内外贸易、电商于一体的农业“新六产”格局,安置就业2300人,年综合产能40万吨,带动甘薯种植面积60万亩,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城人融合互动。在镇驻地规划建设双创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5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通过产业的强力支撑,大大提升了城镇发展的底气,解决了驻地人口就业问题。

为增强小城镇吸引力,该镇坚持建管并重,在建设方面借助社会资本、挂钩置换、棚改、国企投入、财政扶持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6亿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解决人居环境资金投入问题,实现7个村进镇,一个老旧片区改造,并建立养老、教育、医疗、服务于一体的建筑布局,实现了小城镇建设的提质扩容。利用利丰公司背压发电余热实施的余热暖民工程,对所有入住社区实行集中供暖,成为泗水县首个实现集中供暖的农村社区。2019年底,小镇集中供暖面积达到近15万平方米,供暖费用低于城市社区且供暖效果良好,受到群众普遍好评。在管理方面,按照《济宁市城市建设管理系列导则》及《济宁市镇驻地环境整治提升导致》的指导意见,对驻地管理不断加强,实施“两治理、一加强”全力解决“有硬件、无软件”“重建轻管”等问题。在全县率先实现乡镇农村社区正规化物业管理,对社区进行规范管理维护,保障环境卫生整洁,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较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目前正在推动东苑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引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的方式。

今日之杨柳,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随着产城融合,驻地活力不断提升,特色小镇已具备产业支撑有力、特色优势明显、人居环境优美、中心地位突出的显著特色。先后荣获“济宁市特色产业乡镇”“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全省卫生乡镇”“全省文明乡镇”等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最大的薯类淀粉加工基地。

泗水县杨柳镇后琴柏村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发动村民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和清洁庭院活动,建设了“美在我家”服务站,成功创建了市级楹联一条街,倾力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图为村民孔祥平家大门悬挂的楹联。通讯员冯健王林摄

新闻推荐

社会责任感 企业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101于宪松山东阳光颜料有限公司104田少文佳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5司光明山东泗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02王世臣保定世臣癫痫...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