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 找门路创业 葡萄种进花盆 这个思路很清奇

济宁晚报 2020-05-08 07:19 大字

本报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谢劼

2019年1月,远在深圳打工的李峰接到父亲的电话,10分钟后,他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个决定:辞职回乡。收拾好行装,坐上了回乡的列车,火车咣当咣当,他的思绪也跟着摇摆:父母年迈多病,身边缺人照顾,深圳的律师事务所虽然可以收获高薪,却无法顾全双亲。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也愈发浓重,眼前的繁华与心中的宁静格格不入。“越是艰难的决定,往往在一念之间就有了答案。”李峰给自己鼓劲儿说。

拜师学技根据指导一一实践

踏上老砦镇西城西村的土地,李峰的心情却沉重起来。所谓“近乡情更怯”,今后没有了收入,如何生活?思来想去,他拨通了亲戚的电话。这位亲戚种植葡萄多年,打理着数十亩露天葡萄地,李峰想跟着他学习技术。一星期后,通过简单学习,满怀希望的他回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2019年3月,春天刚刚探出头,迫不及待的李峰立刻投入到种植中去。他在场地四周挖好了泄洪沟,防止雨季上水。又按照学到的经验,改良土壤。李峰购买了1000余元的黄豆,煮熟后埋在土层中,并在上边亲手种下了第一枝葡萄藤。葡萄出苗率很高,涨势也很喜人,李峰沾沾自喜,“种葡萄没那么难”。

可是好景不长,葡萄苗开始大面积死亡。“在亲戚那里好好的,到我这儿怎么就失败了呢?”不仅亲戚困惑,着急的李峰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开始在网络上“求医问药”。有着30多年葡萄栽种经验的老师傅解答了他的困惑,原来两地的土质大相径庭,采用黄豆做底肥的方法并不万能。李峰恍然大悟,“任何不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都只是一堆废纸。”他决定跟着老师傅学技,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老师傅的点播之下,李峰种好了葡萄苗。很快,8座简易钢管结构大棚耸立起来。“大棚不必很复杂,因为棚最主要的用处并不是保温,而是防雨防雹,葡萄是最怕湿的。到了成熟季节还要装上防鸟网,要不然收成会很差。”李峰把老师的教导一一实践下来。

行情不稳定寻找新出路是关键

由于葡萄习性特殊,每次施肥浇水,量不可过大,初学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李峰求教。接下来的半个月,一套铺设在土地中的滴灌系统建设完备,各种管子交叉纵横,最后连接在一台离心泵上。根据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配比合理的营养液、水和药,通过水泵施加压力,输送到管道里,工作量大大减少,滴灌却更加精准。“滴灌系统就这么神奇?”看着表面干燥的土地,李峰产生了怀疑。他挖开地面,却发现地下30公分泥土湿漉漉的,效果极佳。

2019年10月,第一批葡萄上市了,李峰赚到了种植葡萄的第一笔钱。看着镜子中黝黑的皮肤,他问自己:“怎么能让葡萄赚更多的钱?”葡萄行情极不稳定,高峰时每斤六七元,大多数只能卖两三元而已,碰到天灾,受了灾的赖葡萄会被拉去做果汁,收购价甚至不足一元,这使得种葡萄的收入无法得到提升与保证。

秋天一过,一年中最适宜葡萄结果的日子过去了,北方的冬天寒冷,葡萄无法做到一年两季。利用这段时间,李峰开始了新一轮的充电学习,这次的学习方式多样起来:看书、看直播、请教老师,甚至上门学习。有一次,在与老师的交谈中,一个新名词的出现限制了他的想象力:盆景葡萄。

“葡萄也能做盆景?”葡萄不仅可以做盆景,收益还很高。从老师那里李峰得知,在气候适宜的云南,甚至可以做到年亩产15万元。盆景葡萄兼具观赏和食用功能,一些多年老藤通过嫁接不同品种,甚至可以结出五颜六色的葡萄,就像一个聚宝盆,十分好看,像这样的一盆虽然售价数千元,但是依然挡不住大家的喜爱。李峰开始转变思路,决定学习盆景葡萄的培育。

将一年以上的老藤从花盆底部预留的孔,引导其向上生长,等待葡萄藤在花盆中扎根。等到可以上市的时候,剪去底部的根,一盆盆景葡萄就生产完毕了。

齐头并进倾其所学带领村民致富

2020年3月,李峰的8座大棚里,1700余枝葡萄变成了1700余盆葡萄。焊接葡萄爬藤的支架,然后刷上美观的红漆;到处打听好不容易在盛产花生的泗水买到了花生壳,将其铺在盆上,可以防止盆中长草;在滴灌的基础上改进了滴剑系统,那是一根根带有尖长头部的管子,形状类似一把宝剑,将10公分长的“宝剑”插入花盆,可以让营养液的滴灌的更加深入与持久,效果更佳。滴灌系统维护地下的母藤,滴剑系统保证盆中的子藤,分工明确。

做好一切准备,李峰又在学习更多的园艺,从葡萄到葡萄盆景,从果农到园艺师。根据市场价,一盆普通的盆景葡萄可以卖到80元,年亩产值虽然不能和南方相比,但仍然是普通葡萄产值的数倍。

4月份,李峰在剩余的空地上又栽种了新的葡萄苗。这一次,他打算引进一些高品质的品种,做鲜食葡萄。“合理配置,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李峰订购的大棚零件将于近期到货,届时11棚鲜食葡萄、8棚盆景葡萄将齐头并进。

“在外面发展的再好也和乡亲们没有关系,但是回家就不一样了。”李峰对于种植技术并不藏着掖着,直言附近乡亲想种植葡萄致富,他会倾其所学。由于管理得当,加上科技助力,闲时的葡萄园只有李峰一人,需要用人时就从村里雇佣零工,还能增加村民的收入。“农业是非常有潜力的行业,只要多动脑爱学习,勤劳本分,就一定会有收获。”

新闻推荐

先天不足落下的,用后天的努力来追赶 泗水小伙成立爱心协会帮扶他人

本报记者万德龙他是一名90后脑瘫患者,却身残志坚成为一名创业能人;他乐观向上,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竭尽所能帮助残疾人和孤寡老...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