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集中上市,大家互相压价,好梨卖不上好价。咋办? 成立代理公司,种梨专业村的梨不愁卖
▲公司将社员的梨收起来进行分级、装箱、外销。作为当地有名的种梨专业村,日前,泗水县星村镇南陈村的黄金梨迎来了丰收。南陈村村党支部书记夏理芳介绍说:“全村1500多亩黄金梨,总产量得有3000多吨,靠种梨卖梨,村里的经营性收入一年能到30来万元。”
对南陈村集体来说,这个收入,是通过转变经营方式,理顺管理架构,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南陈村的梨产业,几经沉浮。
夏理芳说,南陈村的村民心齐,给集体干活儿不惜力。十几年前,村里引进黄金梨,在20亩河滩地上试种。这20亩河滩地,就是全村老少1000多口人齐上阵,趁冬闲时一鼓作气整理出来的。但当村里鼓励发展黄金梨时,大家“心不齐”了——没种过梨,不少村民心里没底儿。夏理芳说,这是一道坎儿,迈过去就能发展,过不去就完了。他先做通了部分村民的工作,又改造村里的老果园,终于让南陈村的黄金梨初具规模。
随着梨树越种越多,到了2008年,南陈村的黄金梨开始出现销售难。由于梨子上市集中、缺乏外销途径,村民开始用三轮车拉梨上集市。你卖我也卖,大家互相压价。夏理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其原因在于零散种植、难成规模、村民不能抱团打市场。
当年竞争的混乱,让夏理芳至今想来都捏一把冷汗:“我们选的是好品种,发展起来也不易,可那么互相压价,早晚都是死路一条。多少村子,在发展了一个产业之后,就因为散乱无章,最后都没坚持下来!”为了突破困境,夏理芳强化了党支部的作用,重新梳理了管理链条。村“两委”主导村内土地流转,由集体投资平整土地、完善设施;村民组建起合作社,逐步统一服务、管理,专注于提升黄金梨品质。在“村‘两委’+合作社+社员”的模式下,梨子品质有保证,销售也有了起色,上千亩的梨园基地稳住了。
稳住了“阵地”,如何向市场有效“进攻”依然是南陈村的难题。村民领办的合作社,能管好生产,却没多大精力外拓市场。于是,夏理芳计划成立一家公司,做黄金梨的“代理”。“我们没有让村里负责这个公司,因为都知道集体企业不好办,有时亏赚都说不清、权责也难分清。而个人领办公司,亏赚都不会连累集体,经营也可以更加灵活。”夏理芳说。办公司,大家都没经验,他就领头把公司办了起来。这个公司跟村里签订合同,每收社员一斤梨,得往村里交5分钱的服务费。全村每年产梨600多万斤,每斤5分,一年下来就是30多万元。
这样一来,整个村庄梨产业的经营架构又变成了“公司+合作社+社员”。村“两委”退居幕后,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在发展中平衡村民利益。“南陈村劳动力外流也很严重,留下来社员,年龄偏大,我们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做了个设计,即社员家庭种植面积就在5到20亩间波动。如果放任土地往大户过于集中,他们一家人忙不过来不说,也会让愿意种梨的村民无地可种。”
新闻推荐
30年前人种树,30年后树养人 路旁地头种了12000棵树,星二村建了个“绿色银行”
张友民盘算了一下,2019年,星二村发放的老人补贴,估计得有18万元。作为泗水县星村镇星二村村支书,张友民习惯于量入为...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