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 加快试点 拓宽渠道 济宁市农业“新六产”进展成效明显

济宁日报 2018-07-08 08:50 大字

本报济宁讯(记者张彦彦通讯员宗可栋郑伟刘勇)今年以来,济宁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壮大“新六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新六产”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目前,11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紧密结合各自产业发展优势,全部研究制定了《农业“新六产”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单位;均成立了由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经信、旅游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农业“新六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动。泗水、邹城、梁山3个县市区与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合作编制专项规划工作有序开展,《泗水甘薯“新六产”产业园建设规划》《邹城市“新六产”建设规划》《梁山县黄河滩循环型“新六产”建设规划》全面启动,预计9月底前完成。鱼台县正与山东省农科院协商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编制。

农业新六产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经前期仔细筛选梳理,并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济宁市农业“新六产”试点示范创建的通知》,全市确定了曲阜儒乡慢境农文旅综合体、邹城绿鑫春体育小镇建设项目、梁山华大基因黄河滩区田园综合体等32个农业“新六产”示范创建点。各县市区创新推进思路,加强资金、资源整合,强化技术指导,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泗水县专门成立了农业“新六产”试点示范技术指导小组,采取专人对接帮扶形式,解决技术难题;微山县组织相关县直部门、乡镇政府共提报9个农业“新六产”试点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建立了县级农业“新六产”项目储备;嘉祥阳光农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标准化基地已经建设完毕,果蔬速冻加工生产线及冷库制冷系已签订合同,11月份即可建成投产;汶上裕登农科智能玻璃温室、醉美古城村建设初具规模,果品采摘园里葡萄、苹果、甜瓜长势良好;金乡鑫诺食品香辛料蒜蓉罐头加工项目,生产车间改造升级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任城四季牡丹园成功举办了中国牡丹节,成为3A级旅游景区,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和产品优势。

部门联合共同推进农业“新六产”。各成员单位发挥部门职能和资源优势,形成农业“新六产”推进合力。市农业局将农业“新六产”发展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有机结合,集中项目、技术力量向32个示范创建点倾斜,充分发挥18个市级农业创新团队作用,与各县市区联合对示范创建点开展面对面服务和指导。市供销社发挥自身点多面广优势,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加快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积极支持兖州区供销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农业“新六产”试点工作,争取省政府专项债券200万元用于试点示范创建。市经信委重点围绕列入全市2018年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和2018年度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食品项目,逐月跟踪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科技局着力抓研发平台提质增效,以绩效评价为抓手,推进产学研一体。目前,已推荐10家龙头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备案省级院工作站1家,由示范创建点汶上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也正在加快培育中。

多元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各县市区在充分运用国家、省和济宁市扶持政策基础上,通过列支财政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等措施保障农业“新六产”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任城区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设立了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稻+”、产业园区、农业“新六产”等;邹城、嘉祥、泗水、汶上等县市区财政分别设立了1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奖励扶持在农业“新六产”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标准化种养殖和农业品牌创建等方面成效突出的新型经营主体;鱼台县编制了《绿色稻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财政列支1700万元用于支持绿色高端稻米生产,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初见成效。

为更好推动全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济宁市将继续着力打造循环型、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园区型五型新业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三大带动主体;强化特色村镇和各类农业园区两大发展载体;完善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全市农业“新六产”稳步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农行泗水支行多举措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农行泗水县支行为提高全行风险管控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违规违纪苗头,结合全市开展的“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