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壮志:艰苦奋战中筑起的泗河贺庄水库

济南日报 2018-06-29 10:02 大字

贺庄水库,是济宁境内泗河干流上的唯一大型水库。我亲身经历了这座水库的规划、设计和长达6年的建设,泗水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战贺庄水库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

泗河历史上称之为泗水,源于泰安新泰市太平顶,由趵突、响水、洗钵、红石四大泉汇流成河,故称为泗河。这条古老的山洪河道,曾是淮河流域最大的一条支流,历史上因黄河漫溢决口中,夺泗夺淮入海,使泗河干流长度缩短,流域面积减少,而由省际河道演变成省内河道。

泗河洪涝灾害异常频繁,历来是济宁市防洪的心腹大患。据不完全统计,从元至大元年(1308年)至1949年的640年间,泗河所发生的洪水泛滥达64次,平均每10年发生1次,期间特大洪灾3次、大灾10次、小灾18次。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泗水、兖州泗河决口,房屋被冲塌,淹死人口无数。

1957年7月泗河特大洪水,书院站洪峰流量达4020秒立方米,多处决口,倒塌房屋2万余间,淹地78万亩,造成津浦铁路停车4个多小时。

作为泗河上游的泗水县,更是饱受洪涝灾害之苦。在正常年份,汛期洪水冲刷两岸,良田坍塌不计其数。从河流至苗馆段,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左右摆动。建库前,据群众反映,河床摆动了近三十米,后寨村河床南移八十米左右。泗河在泗水县境内长52.8至54.2公里,弯道达28处之多。而下游段泗河是地上河,由于弯多水流不畅,每年汛期出现险工,甚至决口成灾。

泗河两岸是一块狭长的河谷平原,是泗水县主要粮食产区,有“金卞桥、银历山,好地出在四夏涧,都赶不上贺庄的两磨担”之说。“贺庄的两磨担”,即指河滩地。由于年内降雨不均,汛后又极易出现干旱。为了减轻防洪压力,确保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因而确定兴建贺庄水库。

顺应自然,

天造地设的水库地理位置

贺庄水库位于泗河上游泗水县境东部,东与平邑毗连,北与新泰接壤,坝址选在泉林镇李家村南,库区出露地层以奥陶纪为主,石炭化地层已残缺不全。坝址周围有第三纪地层分布,第四纪地层多分布于河谷两岸。修水库理想位置是“口小肚子大”,而该库南端却有天然一段坝头。难怪当地群众说,我们这里有自然形成的坝,早晚要修成水库。

1958年11月,贺庄水库曾动工兴建过,完成土坝工程量24.3万立米,用去投资7.5万元,后限于当时条件下马。

1960年,济宁专区在《苦干三年改变自然面貌的初步规划》中,计划修建该库。其主要指标是控制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坝长1050米,总库容1.477亿立米。

1965年6月,济宁专区水建指挥部组织机井队,并请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及南四湖工程局派员指导,完成了《贺庄水库地质勘探报告》。

本着早准备的精神,1966年泗水县进行了部分移民建房工程。到1968年10月,共拆除贺庄、七家庄、泽沟铺等村房屋410间,并建房200余间;到1970年,共安排了2000人的移民建房工作。

贺庄水库上游有个雷泽湖,是泗水县原十大景观之一,属于新泰、平邑、泗水三县边境上的湖洼地,湖的最低地面高程为148.4米。为确保兴利水位时不淹平邑地的面积,我在1968年和泗水县人员赴平邑协商,双方商定贺庄水库兴利水位不能高于雷泽湖最低地面。

1970年8月,济宁地区水建革委会上报《贺庄水库初步设计》;同年,省水利厅将贺庄水库列入基本建设项目。10月,地区水建指挥部任命以我为组长的3人设计小组,到现场配合县水利局进行水库技术设计。

我们住在了坝南端的农村,自带被褥打地铺,白天在工地测量放线,晚上点着煤油灯用算盘、计算器加班设计。有时晚上饿了,县局马世英就煮一锅地瓜吃。山丘区的地瓜干面、香甜,真是太好吃了。就这样,到1971年1月,我们完成了《贺庄水库工程设计》。工程主要指标是控制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总库容5691万立米,为中型。主坝长700米,副坝长2880米,最大坝高22米,总工程量284.1万立米,投资530万元。

“一颗红心两只手,

定叫泗水山河换新装”

1970年11月,泗水县成立贺庄水库施工指挥部,由原副县长骆继文任指挥,县武装部、水利局等有关单位抽调人员参加,下设政工、财务、工程、卫生、机电等科室。动员民工10400人,于12月5日正式动工,进行主坝清基、溢洪道开挖及备石料等工程项目。清基长度400米,计划河槽中最大挖深8.3米,1971年元月16日休工,共完成工程量14.8万立米。

1971年2月15日,泗水县又调集民工32160人,对主坝、北放水洞、溢洪道、移民建房、水库管理等项目进行了施工,并于3月15日完成了河槽中截渗墙的合拢工作。

3月20日,泗水县革委负责人在工地召集会议,认为地区原设计中用提排方式解决泗水与平邑汛期洪水的措施不当,提出了开挖雷泗新河,即从上游雷泽湖绕水库南端,将洪水直接排入泗河,并将中型水库变为大型水库。5月10日,工地指挥部派员去省水利厅汇报,要求变更库型,省厅表示研究后答复。

5月20日,县里编制了《贺庄水库变更设计书》,主要工程指标是控制流域面积174平方公里,主坝长1000米,副坝长8210米,总库容1.0457亿立米,总工程量427.57万立米,投资728万元。

此后,省水利厅多次来人协调库型问题,终于在8月10日,经省水利厅领导和泗水县革委负责人磋商,确定贺庄水库为大型,对上游雷泽湖降雨采取东西分排的措施,即平邑县、泗水县各排泗河流域中的一部分水。

9月10日,工地休工,共完成工程量123.9万立米。11月8日,调集民工3000人,继续进行工程施工。

根据省水利厅同意按大型水库施工的意见,1972年1月,县里再次编报了水库变更设计。其主要工程指标是控制流域面积174平方公里,总库容1.014亿立米,主坝长1043米,副坝7510米,总工程量541.2万立米,投资800万元。同月,省水利设计院对本库作了批复,同意大型水库、建溢洪闸4孔(7×10米),雷泽湖水东西分排,投资530万元包干使用。

这一年,水库施工的项目有主副坝、溢洪闸、雷泗新河、南放水网、库区提水站、灰泉排水沟(截取库南山丘区之水)、石匣涵洞(下为雷泗新河,上为库南山丘区水)、移民建房等,到年底累计完成工程量294.65万立米。

1973年,泗水县动员民工5000人,连续施工水库尾工工程,完成工程量14.48万立米。

1974年,动员民工5000人,继续对以上工程进行施工,当年完成工程量25.23万立米。

1975年,动员民工4610人,对主副坝尾工、石旺引河、雷泗新河暗渠等工程进行施工,完成工程量29.67万立米。

1976年,动员民工2000人,对水库所有工程进行扫尾。同年10月底,水库工程全面完成。历时6年的贺庄水库建设,共调动民工57170人次,完成工程量380万立米,工日480.6万个,完成投资667万元。耗用木材1362立米,钢材427吨,水泥5688吨,炸药214吨。

贺庄水库是在贯彻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和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的建设的,以“一颗红心两只手,定叫泗水山河换新装”的雄心壮志,顶风雪,战严寒,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工地上。

施工中坚持党的领导,广泛进行思想动员,层层做好人员、工具、任务三落实。1971年在大坝施工中,县委分配城关公庄民工5350人,实际到工8000余人,并租赁3台东方红拖拉机,牵来500多头耕牛拉土,经过六十余天的战斗,就完成分配任务的92.9%。每到水库施工关键时期,县武装部长熊金兆、县革委主任吕奇都深入工地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省、地领导也经常来工地检查指导工作。省水科所派员在工地进行土工、溢洪闸基的试验工作,地区水利部门专人驻工地负责技术指导。

施工中认真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掀起劳动竞赛高潮。工地上红旗、标语、广播、土喇叭、宣传栏五到位,涌现了一大批劳动标兵。杨柳营西里仁女民兵连长李莲,带领27名女民兵,在开挖雷泗新河战斗中,起早睡晚,顶风冒雨,不怕苦,不怕累,被评为“战斗在雷泗新河上的铁姑娘队”。

各级领导在施工中带头实干,以身作责。贺庄水库主坝坐落砂层上,截渗墙底宽7米,西侧留有排水沟,汇集到抽水机坑中。在这关键时刻,县指挥部领导坐镇,带领民工突出完成了截渗墙的回填。在溢洪闸混凝土浇筑中,工地领导不分昼夜和大家一起干,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为了提高劳动工效,工地上大力开展了技术革新。如大坝上土采用了动力垃圾器,石磙碾压,后期工程引进了机械运土、羊足碾碾压等施工机具,加快了工程进度。当时木材、钢材、水泥三材紧缺,在溢洪闸空心板浇筑中,就采取了土坯外裹秫秸,用油毛毡当外皮的模具,既节约了材料,又保证了质量。

回首贺庄水库的施工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工程项目多,工程数量大;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库型设计规模经历了“中型—大型—中型—大型”的多次变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靠广大干群的艰苦奋战,为了战胜泗河洪涝灾害,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战天斗地的伟绩,终于把贺庄水库建成了。

除险加固,贺庄水库跨世纪蝶变

贺庄水库是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由于历史原因,水库在建设中留下了一定问题,加之多年的运用,工程老化、退化严重和移民的问题,1984年省水利厅确定该库由大型降为中型水库运用管理。

2001年4月,济宁市水利局组织省、市、县三级水利专家,对贺庄水库进行安全鉴定,一致认为本库为险库,必须进行加固。10月,市局编制了《贺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省水利厅。2002年3月,省水利厅批复初步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两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总投资1062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大坝加固、溢洪闸改建、北放水网改建、雷泗枢纽及库区建设、管理设施等。

除险加固工程于2003年4月开土,到2010年12月全部完成,省水利厅主批通过了竣工验收。这期间,我有幸再次调研了贺庄水库,看到了新建的建筑物,与我当年施工后的景象相比,发生了巨变,可谓之天翻地覆,真是“旧貌变新颜”。

现在的贺庄水库,省水利厅已同意恢复大型水库管理级别,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74平方公里,总库容0.9973亿立米,其中兴利库容0.19亿立米,死库容0.05亿立米。主坝全长1043米,最大坝高22米。副坝全长7510米,最大坝高12.7米,有南北两处放水洞,溢洪闸总净宽40米,每孔10米,设有10×7米钢平面闸门,管理设施更加完善,水库建设问题得以妥善处理,充分体现了济宁水利正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血脉相连,

母亲河怀抱中的文明发祥地

泗河是济宁的母亲河,保护区总面积1719.5平方公里,人口86.24万人,耕地134.7万亩。泗河防护区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八大能源基地之一,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区内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区内交通网络密集,是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贺庄水库,从1971年开始蓄水,在提升泗河下游防洪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如1980年,贺庄水库降雨883.1毫米,上游入库流量达到333秒立米,汛期径流全部拦蓄在库内,确保了泗水县沿河的防洪安全。再如1991年7月23日至25日,泗河中上游普降大暴雨,泗水县平均雨量233毫米,最大点雨量历山站达289毫米,降雨中心在贺庄以上,泗河出现了1957年以来的特大洪水过程,为减轻下游防洪压力,贺庄水库从25日2时至6时,关闭溢洪闸4小时,为下游削减洪水4700万立米,夺取了泗河流域抗洪斗争的胜利。

泗水县是个纯山区县,受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水资源十分紧缺,而贺庄水库的蓄水,在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中将发挥很大作用,对解决山区人畜饮水、灌溉、水土保持、调节小气候,亦有重大效益。

水库蓄水后,补充了下游泉林的水源。据建库以来的观察,泉水有明显的增长,其增长幅度与水库水位有关。如库水位在137.37米时,泉林泉涌量为0.69秒立米,在库水位141.8米时,其涌水量增至1.335秒立米。泉林泉水量的增长,对发展旅游、保证工矿企业用水、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利条件。

贺庄水库周围文化资源丰富,上游雷泽湖是舜帝的生长之处,下游泉林是清乾隆皇帝南巡九度驻跸之地,卞桥是山东省最早的石拱桥,随着贺庄、泉林旅游风景区的开发,这里已经成为旅游胜地。

新闻推荐

汗洒乡村振兴路

本报通讯员杨卫恒赵治勇仲夏的阳光普照着村庄,新栽植的绿化植物显得格外绿,一陈微风吹过,绿叶随着风一起欢快地摇动起来,向来...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