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湿地美如画

济南日报 2018-06-14 11:58 大字

■本报记者王粲本报通讯员刘剑

水质清澈见底,云天倒映水中,斜阳打在水面上,阳光跳跃后,在水面上洒下闪亮的金光。有三三两两的垂钓者在岸边观水听风,远处传来几个孩童的嬉笑声,一切美得浑然天成,仿佛是一幅画,这是近日记者在泗水县石漏河人工湿地看到的怡人景象。

已经完成建设的石漏河人工湿地让这片曾经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水清岸绿的休闲场所。据了解,湿地建成以前,石漏河由于不断被污染,河道淤堵,水质变黑,甚至还散发着阵阵恶臭,形成了一个露天垃圾场,大量的垃圾堆积阻断河道,河水只能从垃圾堆中渗入下游,加上沿线不断直排的各种污水,整条河流变得又黑又臭,蚊虫乱飞,附近的村民都绕道而行。加之连续多年降水少, 河流干涸断流,沿途许多坑塘、水渠、河道被污染, 所依赖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和繁殖、栖息的动物急剧减少, 环境的污染造成了生态的破坏,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加强对石漏河的治理,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广大市民的强烈心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为此,泗水县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石漏河人工湿地属于泗水县泉林泉群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底获批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500亩,总投资3960万元,其中中央环保专项资金2370万元,其余由地方政府自筹解决。主要承接泉林镇境内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及未接入管网的工农业废水等,主要建设引水渠、滞留塘及各级湿地布水渠、表面流人工湿地、湿地围堰等。同时,对周边被占压的28个泉眼、泉池进行挖掘清理,增建保护设施。

今年入春以来,按照石漏河人工湿地实际,该县组织机械结合人工,对230亩部分水面易产生二次污染的菖蒲、芦苇进行了清淤行动,共清理面积4万余平方米,拉运掩埋污染物50余车、100余吨;开展绿化种植工作,在四个岛屿栽植扦插直径4公分竹柳3000棵,在河道两岸及岛屿四周栽植扦插护坡灌木杞柳6200株,在景观瞭望塔及廊架等区域栽植15公分黑松5棵,并栽植红玉兰、垂丝海棠、红叶石楠、瓜子黄杨等乔灌木花卉120株,同时在湿地观赏道路两旁播撒黑心菊、金鸡菊、虞美人等10余个品种系列花卉种子400余平方米;开展水生植物净化种植工作,引进藕莲种苗3800斤、种植水面6500平方米,引进太空36号、建选17号、建选35号观赏种藕25000支、种植水面40000平方米,引进红黄白三色睡莲2000支、种植水面600平方米;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327国道至泉林镇李家庙村段进行了护栏全封闭,在该段湿地周围安装铁制高标准护栏3000米,同时悬挂《山东省湿地管理办法》展板以及安全警示牌60余块,并硬化停车场500平方米,垒砌挡水墙30米,安装光感应锂电太阳能路灯13盏。通过以上工作的联合开展,使石漏河人工湿地实现初步试运行。

“真没想到以前的臭水沟竟然脱胎换骨了,以前这里的臭味离很远都熏人,我们都绕着走。现在成了湿地公园了,我们吃过晚饭都爱到这来玩。”李家庙村的村民李伟谈起湿地的建设颇有感触。石漏河人工湿地建成后周边的滩涂、荒地得到了绿化,增加了湿地绿化面积,湿地的生物结构更加优化,生态景观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充分利用湿地植被和土壤减缓了地表水的流速,经过水生植物和土壤的生物代谢过程和物理化学作用澄清了水体净化了水质,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记者手记:近年来,泗水县委、县政府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把构建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根本基础。注重加强生态修复、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资源,筑牢绿色发展基础。泗水县石漏河人工湿地建成后,不但带动了本区域的生态旅游,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环保机构提供了水质监测点,为科研院所提供了优质的科研基地,成为了中小学生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图为石漏河人工湿地一景

新闻推荐

活着受人帮扶,逝后将捐遗体 他用生命回报大爱

本报记者武旭摄影记者李姣见习记者汤伟通讯员姚淑华“咱们政府和公益组织都爱护关心我们一家,可我感觉活了这么多年,却没有...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