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综合性改革助力农村展新颜

宣城日报 2018-03-27 10:32 大字

自2017年8月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以来,宣州区按照打造改革“试验田”和“样板区”要求,把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作为该区深化改革工作的“一号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全力推动农村综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夯实责任抓推进。该区在组织架构上,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区农村综改领导小组,下设“四大机制”推进专项小组,同时组建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的区综改办公室,明确工作专班抓推进。在力量配备上,确定区财政局为农村综改牵头部门,区委组织部、农委、美丽办为“四大机制”牵头单位,洪林镇、杨柳镇及13个村为实施主体,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检查督促上,采取听汇报、强调度、严督查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综改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立足优势抓融合。试点试验区域乡镇分别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杨柳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两大平台,引导13个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去年12月,洪林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今年6月,全国烟农增收现场会将在该区召开,重点推广杨柳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发展经验。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融合。通过因势利导与鼓励扶持并重,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推动和超工贸、蜂润油脂、鲜可达农场、棋盘塔公司和木子禽业、凯兴食品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试点试验区域内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家、家庭农场211家。

突出项目抓建设。2017年试点试验区域洪林镇、杨柳镇共安排38个建设项目,截至今年2月底,已完工24个,在建6个,项目开工率79%,完工率63.2%。洪林镇启动实施虾稻综合种养、果蔬采摘、水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商平台等9个项目建设,吸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到该镇实地观摩。杨柳镇已启动实施绿色蔬菜出口、低产茶园改良、集贸市场改造、特色稻种植等项目建设,其中部分项目已建成并发挥效益。在农村综改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和验收过程中,该区均严格按照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严把审核关、监督关,确保项目安全可靠、资金封闭运行、对外公开透明。通过发挥农村综改资金和项目的“酵母作用”,直接带动农业的“接二连三”和“前延后伸”,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投入抓发展。该区在扶持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方面,充分发挥综改资金“撬动效应”,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849万元、农民增收资金989万元,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目前,试点试验区域内13个村均建有实体项目,吸引各方资金1.05亿元,现已到位8210万元。2017年,试点试验区域内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累计达291.2万元,增长74%;农民收入普遍增加,洪林镇、杨柳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4736元、14735元,增长12.9%、9.4%。在完善乡村治理方面,投入乡村治理资金602万元,健全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探索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为契机,投入生态文明发展资金2770万元,构建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区处理”动作模式,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健全机制抓提升。相继制定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等31项制度。试点村棋盘村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建立了收益分配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完善财务制度,大力发展火龙果、草莓、猕猴桃、蔬菜、虾稻等特色产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洪林镇创新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新增耕地项目复垦工作奖励办法、“三合一”长效管理办法、“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权力清单等8项制度,杨柳镇创新出台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等制度。通过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农村综改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以创新为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泗水县——培育产业集群,驶入发展快车道

济宁鸿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随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正式获批,泗水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也驶入了快车道。为了抢抓这一实现县域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泗...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