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平废弃矿山累累“伤痕”记2017年度山东循环经济年度人物孙泽岭

济宁日报 2018-03-20 09:14 大字

本报记者杨兆锋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他选择了乡村;在开采与修复之间,他选择了修复。他心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躬身耕耘,用自己辛勤和汗水,抚平废弃矿山的累累“伤痕”,让昔日沟壑遍地的废弃矿区荒地再次焕发新姿……他就是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宁市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孙泽岭。

2007年,孙泽岭从河北唐山来到泗水县进行项目投资。在圣水峪镇废弃矿区,当看到农民因土地被破坏无法耕种而带来的那份痛苦时,他内心深处也是一阵阵刺疼。渐渐他萌发了致力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念头和决心。从2010年起,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矿山生态修复、土地复垦中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土地复垦、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不依靠政府投资,利用土地修复过程中对固废及复垦土料中的价值资源高效综合利用获得的工业收入,支撑起整个项目生态修复全部投资。不论是面对市场变化、还是面对技术难关,不管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坎坷艰辛,他都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奋力前进。历时7年,他先后修复矿区土地1100余亩,栽种葡萄700余亩,樱桃、苹果等果木300余亩,无公害蔬菜100余亩,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鲜食葡萄为主,各式无公害农产品为辅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成为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成功典范和突出代表。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孙泽岭根据矿山修复领域特点率先提出的,以工业固废高效综合利用为主导,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为发展方向,通过延伸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提升循环利用产业效益。再利用以工补农的投资模式,实现对矿区修复过程中生态农业的持续投资,最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该模式在全国推广,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可为国家在非财政投资下修复土地数万亩,并且固废利用产品将极大缓解我国现阶段建筑骨料的供需矛盾,对推广示范项目周边的村民实现精准产业扶贫,使项目成为利国、利民、利企的三利型循环经济产业。

可如何实现固废的利用是土地修复的一大难题。孙泽岭大胆的提出了对矿山固废“吃干榨净、百分百利用”的循环经济创新理念,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在矿山固废利用技术层面走在了全国矿山固废综合利用的前列,湿式精细分级技术是孙泽岭牵头负责开发实施的最新国家级科技成果,其能耗较传统的固废利用降低40%以上,水耗降低30%以上,环保运营成本仅为干法除尘成本的1/4,该技术全部为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9项,使矿山固废实现了低成本环保达标以及100%资源综合利用率,其产业化水平属国内先进水平,为山东省乃至我国现有的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做出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由于改变了传统的固废利用模式,将固废利用从单一的金属矿粉提取变为金属矿粉、建筑骨料、复垦土料综合提取,项目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实施至今,在土地修复持续投入的同时,累计处理矿山固废1000多万吨,收益15000余万元,累计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3000余万元,支付当地农民工资3000余万元,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孙泽岭做好企业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自来泗水投资至今,已累计公益捐款、捐物200余万元,助学人次达10余人,并对项目周边村庄的孤寡老人实施长期救助,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光阴,54岁的孙泽岭让废弃矿区再次焕发全新的风采,早在2012年就当选为济宁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17年又被评为山东循环经济年度人物。其倾力打造的泗水县圣水峪矿区土地修复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已成为国家工信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工程项目,首例推广复制的“柘沟镇尾矿综合利用新型建材产业化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2017中央财政投资重点工程,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新闻推荐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 描绘靓丽新画卷

本报通讯员刘淑燕鲍清华新年新气象,春节刚过,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村北产业项目区一片繁忙景象。路东一排排冬暧式大棚里种满了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路西一排排木耳大棚里几十万袋木耳菌棒正...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