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泗水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济宁日报 2017-12-21 13:20 大字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孙涛) 近年来,泗水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压实责任,强化监管,深入做好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升人居品质,高标准定位、最优化落实,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家园。相继按照“绿色生态加工业及旅游业为主导的滨河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思路,编制实施了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分解细化相关指标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等充分衔接,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专门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泗水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始终领导有力、分工明确、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持续强化法治保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协调机制,强化环保、国土、林业、水利等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和重点案件移送督办机制,加大对破坏资源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抓好生态文明主题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着力抓好生态文化的宣传。有效抓住“6·5”世界环境日进行生态环保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深入抓好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化源头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绿色发展。相关部门严把项目环保关、能耗关,坚决不要“被污染的发展”“高耗能的增长”,坚决制止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上马,严格控制高耗行业过快增长,对符合产业政策、污染少、代价小、可持续的项目,则优先审批落户。要求所有工业项目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限期完不成整改任务的,停产整顿。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坚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催化剂”,坚决去除落后产能,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县12台工业燃煤锅炉全部完成关停或改造,先后对柘沟镇305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停产整治,累计淘汰关停土小企业54家,拆除高耗能、重污染生产线74条,淘汰落后产能176.5万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激发绿色活力。济宁海螺水泥等4家企业获评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7.5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0兆瓦。济宁海螺水泥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7000万千瓦时,建成微风发电节能项目,年发电12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8750吨。大力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建成泗张镇大樱桃、金庄镇甘薯、星村镇黄金梨等一批有机食品基地,“三品一标”认证基地60个,面积达到90.5万亩。依托丰富生态人文资源,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 A级旅游景区4处,“泗水赏花汇”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活动。

新闻推荐

勇武马车夫军功受封汝阴侯

通讯员杨玉彬汉兴以来,夏侯婴辅佐刘邦起兵攻秦灭楚,剪除异姓王,肃清边患,为建立巩固大汉政权作出贡献。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定封开国功臣,夏侯婴以显赫军功封汝阴(今阜阳)侯,食邑6900户,在汉初143列侯...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