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楚振兴的“振兴计划”

济宁日报 2017-12-20 12:13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刘淑燕

“多亏了楚书记,帮俺买姜芽子和化肥,还找人帮俺种姜跟收姜,今年俺家的姜丰收了,卖了一万多块钱!”泗水县泗张镇北陈村的贫困户金磊边在地里收姜边对记者说。

泗张镇北陈村位于泗张镇北部,全村420户、1465人。北陈河穿村而过,水源丰富,土壤厚实,村民传统种植黄姜、土豆和大葱,经济效益较高,大多数村民生活较为殷实。2014年***政策实施后,北陈村没有被识别为扶贫工作重点村。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虽然不是贫困村,村子里仍有个别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根据贫困识别标准,村支书楚振兴带领村两委通过“六步工作法”识别出贫困户10户、19人,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金磊就是其中的一户,2013年85岁的父亲因病偏瘫,金磊为了照顾父亲,从打工的地方回到村子,专心照顾父亲。没有了收入来源,金磊与父亲就靠一亩六分地生活。听说邻居种植的黄姜每亩地收入一万多,金磊也动了心,但是父亲身边不能离人,忙种忙收的季节,没有人帮忙肯定不行啊。

眼看着金磊家靠着河边的好地种植小麦、玉米,每年收入不到2000元,楚振兴也着急。一次路过劳务市场的时候,楚振兴眼前一亮,可以雇人帮忙收种黄姜。楚振兴是个急性子,立即找到金磊,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金磊听后很高兴,然而想到自己连买化肥和姜芽子的钱都拿不出来,顿时又黯淡下来。

楚振兴召集两委成员,逐户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认为金磊等3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植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如果调整种植结构,改种高价值经济作物黄姜,可以快速实现脱贫致富。在此基础上,他制定了贫困户脱贫的“振兴计划”,由村委垫资为3户贫困户购买种子化肥,在收种的时候帮忙雇佣零工,平时由贫困户自行管理,待黄姜收获后帮忙销售,扣除成本后,收入全部归贫困户。

“振兴计划”得到了村两委和金磊等3户贫困户的一致通过。2016年4月,金磊家的土地种上了黄姜。10月份,黄姜喜获丰收,亩产4000多斤,每斤1.8元,除去种子化肥和人工,亩均纯收入5000多元。今年,黄姜价格每斤3元,金明坤家亩均纯收入10000多元,年底将与其他几户贫困户一起实现脱贫。

2014年***政策实施以来,各级扶贫资金向扶贫工作重点村集聚,极大得带动了贫困村集体增收,促进了贫困户脱贫。然而,有限的扶贫资金无法覆盖所有的行政村,对于贫困人口插花分布的非重点村,在没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创新举措,带动贫困户脱贫。楚振兴的“振兴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新闻推荐

潮涌泗水滨 奋进正当时泗水县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侧记

本报记者孙逊今年以来,泗水县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主动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求真务实、科学施政,研究出台加快富民产业发展、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加快经济开发...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