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泉之冠:泉林
■汪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泉林位于泗水县东部的陪尾山麓,这里风景秀丽,古迹众多。泉林泉群、千年银杏、子在川上处、卞桥双月、泉林行宫等名胜景观闻名四海。古籍《读史方舆纪要》和《山东运河备览》称泉林为“山东诸泉之冠”。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描述泗水泉林为“五穴吐水、五泉俱导,各径尺余”。“山色因心远,泉声入耳凉。”站在陪尾山之巅,俯视清澈的泉水,远眺起伏的群山,令人心旷神怡。泉林的一泉一石、一碑一坊,无不铭记着古老的过去;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动听的故事,朴素的哲理,无不给人以启迪,令人憧憬……泉林的来历远古时期,泗河与大海相邻。海里有条青龙,经常出海闹事,使得泗河泛滥成灾,祸害人民。舜王指示大禹治水。可这青龙太厉害,大禹也拿它没办法。一天晚上,轩辕皇帝托梦于大禹,赐他“荷魂柱”,指点他降伏青龙的办法。后来大禹用“荷魂柱”将青龙的头钉在地上,又调动民工运来石头,筑成一座小山压住乱扑腾的龙尾。后来,龙头化作了青龙山,龙尾变成了陪尾山,被龙尾扫到的地方便成了泉林。
两肩挑来遍地泉
早先泉林是缺水少雨的地方。泉林的西面是卞国的都城,国王卞庄王逼迫小女儿苗娘与一大臣的儿子成亲。苗娘死活不同意,趁夜逃到了泉林寺当了尼姑。卞王大怒,下令让寺中主持惩罚苗娘,每天挑水两缸。水源距泉林寺有八里地,苗娘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卞王又下令让她每天挑水四缸,而且把挑水的桶换成了尖底的轲轳,使她路上不得休息。一天,苗娘在挑水的路上遇上一位骑马的少年,少年的马饮尽了苗娘轲轳中的水,少年为答谢苗娘,便将自己的马鞭送给了她,并说只要每天将马鞭在缸中搅动一下,缸中水就会自满。卞王探察到此事后,又命人将马鞭绞碎,撒到陪尾山上。这时,突然电闪雷鸣,云雾弥漫,细雨飘洒,只见苗娘与那骑马少年乘着云雾向南飘然而去。等雨过天晴,陪尾山竟出现了多如繁星的泉眼,遍地都是。人说,这都是苗娘用两肩挑来的遍地泉啊!
陪尾山与泉林泉群
有一年曲阜大旱,孔子带领弟子到祭坛求雨。一日求雨归来,孔子从一群顽童手中救下了一条受伤的小白蛇。孔子把小白蛇带回家,等小白蛇的伤养好后,便放回河里。谁知这小白蛇竟是东海龙王的儿子小白龙。小白龙为报孔子救命之恩,请求父王为曲阜降一场透雨。可玉帝有圣旨,要大旱曲阜三年,龙王也不敢随意而为。小白龙私自召集水族,向曲阜进发。玉帝闻知,勃然大怒,随即派雷神前去阻止。当小白龙行到泗水一带时,就被雷神击死在泗水城东,化作陪尾山。小白龙为了却报答孔子的心愿,便从石缝中吐出了很多泉水,形成了泉林泉群的胜景。
镜仙石
早年间,正宫娘娘在泉林发现了两块石头,因夸其有如仙石,这两块石头便化作两位美丽的仙女。这一年,两位仙女从泉林去参加东蒙万仙聚会,紧赶慢赶,却因一老者对疲倦的二位仙女说,此地距东蒙仍十分遥远,两位仙女深感失意,便在响铃庄就地化作了两块面平如镜的石头。人称“镜仙石”。
古桥石雕
卞桥上的石雕精美绝伦,刻画了许多与泉林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卞庄子刺虎”是讲春秋末年鲁国的卞庄子,为了让泗水人民安居乐业,用智谋除掉了两只伤人害畜的猛虎;“松下问童子”则记载了诗仙李白来泉林时,在一棵松树下询问童子何处有酒家,等李白过足酒瘾后,在一块石头上睡起觉来,这石头竟因李白的口水而成了一眼泉;“周处除害”讲述的是东晋人周处,为人恶劣,与山上猛虎、水中蛟龙并称“三害”,后来周处改过自新,杀猛虎,除蛟龙,成了邻里夸赞的好青年。
李立梦遇李策
泉林边有座龟驮碑。碑高三丈,龟长十八尺,碑身前后两面刻着满汉文字。相传,康熙帝南巡时路过泉林,见这里山明水秀,即下令在此建一座行宫,并传旨在泉边雕筑一座龟驮碑,以记泉林胜景。圣旨一下,县令便找来经验丰富的石匠李立。李立接受了任务,当即带领徒子徒孙用上好的石料打造龟身和石碑。雕好的石龟、石碑栩栩如生,人见人夸。可难题也随即而来,碑身过大,众人无法将其立于龟背之上。正在李立犯难的时候,一夜他在睡梦中竟遇到了鲁班的老师李策,李立向老师祖求教,得知用土埋脖子的方法便可解决。李立大喜,醒来后带领徒子徒孙用这个办法,没几天就把大碑立在了龟背之上。
泉林纪胜
泗水泉林一带是山东境内一处大型岩溶裂隙泉群,最高时泉流量每昼夜可达6.72万吨。据《泗水县志》记载,明代名流墨客的文章词赋中就咏叹此地清泉遍布,密如树林,“泉林”之名也就此而来。泗水泉林之泉异彩纷呈,或从地涌,或由内突,或见隙溢。游人漫步其间,但见泉连溪流,溪穿泉群,汩汩涓涓,丁冬有声,有的如珍珠闪闪发光,有的似雪花片片飞落。泉流或汇成深潭,或流成池塘。池潭清澈见底,云光倒影,历历可见。
泉林以“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而著称。有名的泉分为三个泉群,即趵突、黑虎、珍珠等。如果从名泉涌水量的大小来分,大型泉有黑虎、趵突、响水、淘米、珍珠、石缝、瑀泉等7处,中小型的则不计其数。众泉汇聚成滔滔泗河,自东向西,流经孔子故乡,汇入淮河。
泉林泉群的开发极早,远在北魏北齐时陪尾山西侧即建有“源泉祠”,唐代予以重修并更名为“泉林寺”。明代在泉林设水部公署,修三坊建六亭。清代因康熙、乾隆巡幸,逐年进行改建,规模不断增大,挖湖筑山,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泉林行宫,该行宫坐北朝南,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宫殿、楼台、亭榭等共114间,最著名的有“行宫八景”。至此,泉林集圣地、名泉、行宫、御苑于一体,为天下所重,盛极一时。
新闻推荐
2016年以来,泗水县经济发展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传统工业发展增速进一步放缓。为此,泗水供电公司把推进电能替代、拓展电力市场作为建设“绿色生态泗水”发展的核心工作和关键任务,坚定不移全力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