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消毒、拧盖,插拔引流管、包扎纱布……“我是爸爸的专职小护士”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鲍童通讯员包庆淼尤明文十来岁的女孩,本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却成为每天给爸爸打针换药的“值班护士”;童心未泯的女孩,理应专心上学读书,却要帮双目失明的奶奶做家务;双肩柔嫩的女孩,本可以在学习之余上网聊天,却要与年迈的爷爷在农田里“并肩作战”,这个女孩叫做陈长青。
爸爸重病妈妈出走,美满家庭陷入困境在泗水县金庄镇西岩店村村南的一个普通农家院里,记者见到了陈长青。稚嫩的脸庞,一双坚强明亮的眼睛,走路时一条马尾辫在脑后来回摆动,顿时显出活泼的性格。单从外表来看,不会让人将她和一个不幸的家庭联系到一起。2001年10月出生的陈长青,天真、活泼、可爱。她的出生,给整个家庭平添许多欢笑,爸爸妈妈疼,爷爷奶奶爱,她俨然是一个快乐的天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8月3日,爸爸陈士泉在兖州医院被确诊为一型糖尿病,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失去了劳动能力。而妈妈却一夜之间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妈妈的失踪让陈长青成了一个“单翼天使”。爷爷承担起全部农活,奶奶一边照顾床上躺着的儿子,一边照看年幼的孙女,一家人生活得相当艰难。为给爸爸治病,家中最值钱的拖拉机也卖掉了,家中的家具和粮食慢慢地都变成了爸爸的医药费。奶奶看着病情越来越重的儿子,夜夜痛哭不已,以至双目失明。
打针换药、做饭、干农活……小长青撑起一个家“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几乎没有欢笑,不仅没有妈妈温暖的怀抱,每天还要为爸爸的病担心,我从8岁开始就学着给爸爸打针。”陈长青说。
陈士泉的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越来越多,最严重的肾衰竭只能每天用药养着。每隔4个小时就得换一次透析液,每天打3次胰岛素,辅助药物10多种,每天费用近300元。为了省钱,他们舍不得到医院治疗,吃药打针都在家里进行。年幼的陈长青在医院里学会了打针换药,担当起爸爸的“专职护士”。
洗手、消毒、拧盖,插拔引流管、包扎纱布,动作娴熟。多少年来,陈长青基本重复着这么一个生活流程:每天早晨5:30起床烧开水,用热水袋将透析液温至人体温度,给爸爸灌透析液。然后,为爸爸打上一针胰岛素,看着爸爸将各种辅助药吃完。之后,背着书包到离家3里地的学校去上学。中午、下午放学回家后,再重复着早晨的动作,给爸爸打针换药。懂事的她,还常常在学习之余,帮助爷爷陈成宪到农田里干农活,帮助奶奶孔凡娥在家里烧火做饭。
勤奋好学、坚强乐观小家庭感受大温暖陈长青一家人的不幸境遇,得到了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泗水县民政部门将她一家4口人纳入低保,镇政府多次组织发动群众为其捐款捐物,组织人手帮其收拾农田,亲戚朋友也纷纷慷慨解囊。
如今,小长青即将升入高中,不少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对于她的捐助可以让她继续留在学校读书。在学校里,陈长青是一个好学生,家庭的困难,并没有挡住她学习的脚步,每天她都会勤奋而刻苦地学习。在同学眼里,陈长青乐观坚强,面对困难不曾畏惧,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生活;在老师眼里,陈长青勤奋好学,处处表现出模范带头作用。她身上不但体现了一名中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一种认真学习的思想态度,更体现出一个贫困女孩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
所有的这些关心关爱,陈长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说,只要坚持下来,就为实现梦想积攒了一分成功的希望。她坚信,只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爸爸有一天倒下,她还要接过抚养爷爷和奶奶的重担。
陈长青动作娴熟地给爸爸打胰岛素放学回家帮奶奶烧水做饭
新闻推荐
10岁男童患白血病,发现及时治愈希望大,坚强父亲不放弃“钱总会有办法,只要孩子有希望”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杨柳作为整个家庭的支柱,乔立涛在医院里跑上跑下,他既要照顾患病的儿子,又要留意行动不便的母亲。4月8日晚...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