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张蓝图绘出秀美山川

济宁晚报 2016-04-02 07:07 大字

■本报记者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包庆淼

3月17日,以“春来泉乡美,赏花到泗水”为主题的2016年泗水赏花汇推介会在济宁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自此,泗水县梅花节、杏花节、桃花节、梨花节、槐花节以及熏衣草节等将相继开幕,吸引八方游客。这时,走进泗水,仿佛进入了一个偌大的花园,到处花儿簇簇,绿树掩映,空气清新。泗水县旅游局局长汤颖将这种成绩更多地归功于多年的坚持。“泗水县旅游能发展得这么好,关键是因为生态底子厚实,这跟历届县委下定决心保护环境分不开。”据介绍,自改革开放至今,泗水县13届县委坚持绿化环境、保护生态,使当地38年没偏离既定发展主线。目前,泗水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46%,泗张镇达到67%。“绿色”不仅是泗水美丽的“衣裳”,更是泗水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基调,为泗水点亮“生态、低碳、循环、高效”的发展之路,打开新的发展格局,带来“绿色财富”。泗水作为一个山区县,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却始终将“生态”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建设生态环境,吸引资源要素聚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探索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泗水模式”,助推经济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与发展和谐共舞的科学发展道路。“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一块块重量级的奖牌、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无不彰显着泗水县今日的发展成就。泗水作为济宁市唯一没有煤矿资源的纯山区县,矿产资源并不占优势,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泗水持续的、弥足珍贵的竞争优势。

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在泗水县委十三次党代会上,泗水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在全省率先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使泗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生态名县,在营商环境、食品产业集群、乡村儒学、乡村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被誉为“泗水模式”。

泗水县先后荣获20项国家级奖牌和荣誉称号,2014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两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之一。“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泗水县委书记范宇新说,“这几年,我们并没有因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相反,正是由于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优势愈加凸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这对关系处理好了,就能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依托自身生态优势,泗水全县上下着力走“变劣势为优势、

变包袱为动力”之路,将发展工业的目光聚集到发展食品工业上,走生态工业的发展路径。于是,食品巨头汇源来了,康师傅来了,娃哈哈也来了。短短几年,泗水县的食品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形成了矿泉水及果蔬饮料、肉类加工、薯类淀粉制品、粮油精深加工4大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涉农企业达到5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目前,食品加工跃居该县“造纸、建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包装印刷”六大支柱产业之首。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泗水的环境受到破坏。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在泗水的众多水域里几乎年年现身,就连泗水县城内济河公园水域里也都出现了桃花水母的身影。这让环境优良的泗水名声大振,乡村旅游也随之风生水起。这都源于泗水县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严守生态环保这条底线,对那些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统统拒之门外。在近几年的招商中,泗水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大批有污染的项目,其中有一个20多亿元的电池项目在环评会上就被“拿下”,对一家化工企业开出在泗水每年确保5000万元税收的条件仍坚决“说不”。许多大中城市的财税贡献较大的“退城”项目,本认为对经济欠发达的泗水有诱惑力,但均被泗水一一拒绝。

新闻推荐

泗水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高地

年内森林覆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2.46%本报泗水讯(记者张彦彦通讯员包庆淼宋亮)四月的泗水是花的海洋,梅花、杏花、桃花、梨花、樱花次...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