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年终晒总账”体现乡村民主治理内涵

农村大众报 2016-01-18 16:32 大字

每到年终,泗水县柘沟镇李家村都会拿出三天,向村民晒晒村里的总账。这一做法能坚持下来,源于村子吃过“因财生乱”的亏。十来年里,从张贴账目表,到安排人领村民到镇农经站查底账、对细账,李家村的财务公开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完善(见本报1月13日A1版报道)。

细究起来,李家村财务公开方式的完善,其实是村委班子“适应”民心村情而做出的调整。如果这一变化可以作为乡村民主治理的个案解读,还需要注意李家村一些其他的信息。李家村人多姓杂,是个有两千多人的“农业村”。担任村支书的李宪地在村里属于“小姓”,但72岁的他从1984年任职至今,只“停顿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大姓”家族多的村里,“小姓”能扎下根、站上台,村情还能保持这么稳,是个耐人琢磨的现象。有三农学者在对类似村庄考察后发现,在村情复杂的大村,出身“小姓”的村干部能获得村民认可,多与其善于巧妙平衡各方利益、能敏锐借助各方资源推进工作有关。如果这些工作再对村里的多数人有利,则会进一步提升、巩固村干部的权威。

也就是说,比起天然具有大家族支持的人,村里的“小姓”在当选后,更倾向于选择从村民利益出发,通过坚持公平公开治理赢得村民认可。但这种治理模式的成型,靠的不全是村干部个人的圆滑世故,更多的是两委班子群体有意无意地把握住了“由民选而来、对选民负责”的民主循环。

区别于选举民主,有学者还认为,这种模式体现出乡村治理朝“协商民主”发展的趋势。所谓“协商民主”,说白了就是,在大家纷争不断时,能有人或组织出面,把人聚到一块,沟通商量,不撕破脸,尽可能实现利益平衡,拿出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村务公开也好,财务公开也罢,都可以看作是这种基层治理民主内涵的体现。

当然,村庄情形各有不同,治理形式千差万别。有强人治村,也有能人治村;有的村是老成持重的人在位,也有的村是年轻气旺的人上台……但无论哪种模式、形式,当前农村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民主、法律意识日趋明晰,独立、自我精神日渐增强,都已不可否认、不可忽视。这股力量,正在汇集成更大的民主动力。常常见诸媒体的村庄动乱、村干部涉黑等现象,并不能掩盖这种现实。相反,乡村治理民主动力的增强,会在未来进一步消解、约束村庄动乱、村干部贪腐。

去年10月份,澎湃新闻曾刊发一篇题为《社区自治这道槛》的社论。文章说,财产权的保护和充分行使,必然升级为社区自治权。言下之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要民主。要自治,其实是让居民在社区“当家做主”。但要民主的前提是,人不能因为要民主而有失去衣食、仓廪的风险。社论说的社区是城市社区,但现在,农村的社区也在增多。而且,对于“当家做主”的愿望,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社区还是村庄,人都有这个需求。

对农村的民主发展来说,当前的确权工作是在让“哪些是你的钱”变得明白。在此基础上,如果法律进一步确保实现“你的钱别人动不了”,再加上农民“我的钱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村务热切关注、对村财盯紧看牢的农民会越来越多。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段新勇

新闻推荐

乡村游,草莓卖火了

“春节期间,俺家这8个大棚草莓,平均每天能收入一万块钱呢!”2月11日,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村草莓种植大户杨卫蕴高兴地说。早在前几年,该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确定走生态农业观光...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