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食品产业从无到有、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集群“食品强县”泗水有绝招

济南日报 2015-10-21 19:4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在济宁东部,有一处食品行业聚集地正在发光发亮,通过一项项叫得响、显效快、可持续的大项目,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这就是市民眼中的“济宁后花园”——泗水县。作为全市唯一纯山区县,泗水县没有大型煤矿的底子,又赶上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然而食品产业产值却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由2010年不足18.6亿元硬生生“闯至”2014年30亿元,在全县工业中总量占比14%上升至20%,2012年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产业集群,2013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今天,记者带您领略泗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主打“生态”名片,凿出绿色发展特色路食品安全,是近年来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说到这里,咱泗水县主打的“生态”名片,便派上了大作用,成为食品行业站稳脚跟的最坚实基础。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泗水究竟拿出哪些绝活,力保生态这张名片。一是大力培育区域品牌,成功争创为“中国优质西瓜之乡”、“中国优质花生之乡”、“中国经济林(核桃)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泗水地瓜、花生、绿豆、小麦、裘皮羊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基地达到54个、32.4万亩,规模养殖场达到3000多个。二是突出“土特绿”特色,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地。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优化种养环境,为食品产地的生态化、标准化、无害化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拒绝引进污染项目,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为食品产地的生态化、标准化、无害化创造良好条件。

要说生态环境是泗水县食品行业站住脚跟的基石,那么,持续创优企业发展环境,便是该县食品产业集聚发展走稳步伐的“法宝”。泗水县积极营造亲商富商的政策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食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泗水县优先向重点食品加工项目提供工业用地,强化园区建设。此外,还针对食品产业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服务组,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积极组织企业家参加对外合作、招商引资等重大活动。对食品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保、专门小组推进和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服务,确保了项目快建设、快达产,确保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助力经济整体发展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此,泗水县坚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工作着力点,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开发新产品、人才激励职工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推动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步伐。预计2015年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4家,强企群体初步成型。该县是全国最大的薯类淀粉加工基地,依托利丰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县市地瓜种植30多万亩,年生产加工淀粉及其制品30多万吨;以娃哈哈、汇源矿泉水为龙头,打造全国优质矿泉水水源地;依托味珍、鸿润、新绿、圣昌肉类、泉林肉类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年加工生产牛、羊、兔、禽肉4.5万吨。

另一方面,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集群效应显现。截至今年6月底,该县拥有食品加工企业120余家,年营业收入过千万的涉农企业达到55家,其中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多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5种,拥有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全县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同比分别增长26%、20%。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自身基础薄弱、招商比较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泗水县竟连续招引康师傅、娃哈哈、汇源、雨润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更培育出利丰、新绿、鸿润等自有品牌企业,食品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集群,连续数年保持30%以上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量增速,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制胜法宝”其实很简单——走出了一条立足生态绿色发展的特色路径。

柳絮粉条

新闻推荐

38户贫困户靠十余个大棚致富 赚的钱七成用于分红,三成用于村庄建设

点击查看原图带着对该村未来美好生活憧憬,记者从白庙坡村来到泉林镇东泽沟铺村。经过制定方案、组织发动、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规范建...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