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口的幸福时光——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宋仪凯
一排石屋、一棵老杏树,一个美丽的幸福传说,富有乡土特色的种种元素在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口村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三面环山,经济落后的王家口村依托山清水秀的先天资源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化茧成蝶”,成为远近闻名的画里乡村、旅游目的地。绿水青山开始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这里就是王家口村吗?”近来坐在村口休闲娱乐的村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询问的都是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现在一个黄金周来的游客比以前村里一年来的人都多。”在“杏福时光”茶社,村支部书记邵长齐边给游客端上村里自制的“大碗茶”边说。王家口村是泗水县比较典型的小山村,青山环抱,偏居一隅,人口稀少,由于经济收入不高加上交通不便,找媳妇曾经成为困扰村里小伙子的一大难题。
今年年初,王家口村被列入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小山村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泗张镇依据该村果树品种多的特点和村里的古槐文化,确定了“闻果识乡味,赏古槐人家”的定位,按照“一廊、一轴、六区”的空间布局,通过开展村庄绿化、坑塘治理、广场建设、整洁庭院、改厨改厕、景观打造等几项重点工作,勾画出了一幅美仑美奂的乡村画卷。
行走在王家口村,看到最多的是石头。一条石板路延伸到村庄的角角落落,一排排石屋或相依相靠或错落有致,一个石磨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村里所有的风景皆由石头构筑而成。让农村更像农村,济宁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不仅保持农村风貌的原汁原味,还因势利导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情。王家口村就是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稍作改造,增加了传统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山村特有石头民居风格,保存了传统的村落风貌,突出了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格。“以前门口这块地方比现在宽敞一点,但没现在漂亮,跟村里的风格也不协调。”看到自家门前盛开的菊花争奇斗艳,爱花的邵大爷高兴得不得了。今年夏天,邵大爷主动粉刷墙壁,将墙砖换成村里统一的风格。他说,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受益了,也要主动参与。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济宁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城乡统筹、普惠全民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山楂下山到集市上卖七毛钱一斤,现在放在家门口卖一块五一斤,少费了劲还多卖了钱。”国庆节每天100多元的收入让李大妈至今还兴奋不已。旅游客流量的增加带动村庄土特产品价格“上扬”,古朴的村民找到了新的商机。王家口村顺势而为,打造了养蜂人家、“杏福时光”茶社、粉皮坊、豆腐坊等多处体验式旅游景点,发展特色农家乐35户,推动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济宁市列出了14条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和建设标准,力促发展“村庄经济”,实现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实现村容村貌美,更要实现心灵美。在王家口村,主要街道墙面都有以“儒孝文化”为主题的墙体彩绘;千年古槐树下每周都会举办乡村儒学讲堂;百善孝为先、崇德向善已成为村民的共识。目前,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已经逐步迈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初级阶段,向更高层次进发,不仅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留得下忘不掉的乡愁。截止目前,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达36亿元。全市共打造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34个,连线成片打造生态文明村1427个,新建环境整洁村4973个,共新建改建农村文化广场3874处,新增文化广场面积193.7万平方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放眼孔孟大地,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宏大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座座相映成趣的画里乡村正加速涌现。他们不仅是美丽中国的组成部分,也将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助推器。
“杏福时光”■记者刘项清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包庆淼泗水是圣人孔子的诞生地,被誉为“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文化渊源和...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