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郭学哲:为了打鬼子,命都可不要

大众日报 2015-06-16 14:22 大字

5月19日,郭学哲向记者展示过去的照片。□本报记者尹彤

本报通讯员韩继印

“小海娃是儿童团长,天天拿着红缨枪,一边放羊,一边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的敌人。”还记得《鸡毛信》里面的小海娃吗,作为儿童团长,利用年龄优势为八路军送信,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将鬼子引到包围圈一举歼灭。在济宁,任城水产局离休老干部郭学哲的抗日经历恰巧和小海娃有异曲同工之妙。5月19日,记者来到郭学哲家,听老人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

郭学哲1930年出生于革命圣地——山西吕梁太行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正是“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郭学哲毅然参加了村儿童团,站岗放哨。“那时候我年纪小,只有大点的孩子才给红缨枪,我只能拿着一个木棍。主要就是查进村人的路条。”郭学哲说,那时候他虽然并不懂太多国家大义,但对鬼子的恨却在他心里生了根。

郭学哲自幼跟随姥姥生活,姥姥去世后又跟着舅父生活。11岁时他跟着二舅来到抗日根据地泰安县娄德镇谋生。在娄德镇宫治成酒店当伙计时,他接触到了活动在当地的武工队。因为郭学哲在酒店里工作勤快、机灵,品德又好,武工队情报站站长程隆开始把他作为通信员培养。1944年3月,在程隆的介绍下,郭学哲秘密地成了八路军的地下交通情报员,负责楼德山西会馆关帝庙和泗水县窑山村土地庙两处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我们送信都是单线领导,保密工作要做好。”郭学哲说。

最初几次送信郭学哲很紧张,但几次之后他就掌握了其中的秘诀。为了方便送信,他跟程站长学日语。为了不让鬼子搜身,每次送信前他都把自己弄得脏兮兮。抓住鬼子爱抽烟的特点,他也学会了抽烟,万一遇到搜身,他就让几支烟套套近乎。在他担任送信员期间,出现了几次危险情况,不过都被他机智化解了。

1944年12月初,党组织让郭学哲去窑山村送情报,经过楼德镇南泉村时他遇上了日本宪兵队。“小鬼,哪里的干活!”面对鬼子的质问,郭学哲没有慌张,而是笑嘻嘻地向敌人走去,趁着从腰里掏烟的瞬间,把情报掖到了大腿内侧。“太君,太白骨,太白骨(烟)”几句恭维话,让日军对郭学哲放松了警惕,“小孩的,开路!”听到这句话,郭学哲赶紧溜了,顺利地将情报送到地点。

当时,十几岁的郭学哲不仅能巧妙地化解送信时的危险,还能随机应变地将武工队员从危险中解救出来。1944年,包括武工队队长在内的4个人去宫治成酒店准备活捉保长赵四,其间赵四逃脱,还引来敌人将4人围在酒店。情急之下,郭学哲急中生智,将4人打扮成酒店伙计,从后门脱身。

类似的事情在第二年夏天又出现了。当时县武工队在楼德官李村开会,郭学哲负责放风,会议还没结束,敌人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前来围堵。郭学哲发现异样后,立即报告武工队撤退。当撤退到一处墓地时,郭学哲藏身于一个石碑下,却被突如其来的手榴弹袭击,右眼几乎崩瞎。“你看,这里有道疤。”郭学哲一边讲述,一边指着右眼皮说,“当时有半年都睁不开眼。”

郭学哲不仅通信工作做得好,他的信息也让武工队消灭了不少敌人。楼德镇有一个地主做了敌人的翻译官,被武工队争取过来后,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报。一次,郭学哲在酒店听到翻译官套“黑狗子”的话,掌握了敌人的数量,郭学哲赶紧向程站长汇报。把信送到武工队后,武工队员们趁着天黑,只用了两个班就把敌人来了个一锅端,“那次消灭8个黑狗子(伪警察所)真带劲,可惜我不能在现场。”郭学哲回忆。

虽然早已过去了六七十年,讲起过去的事,郭学哲还是感觉历历在目,“那个时候,大家心里啥都没有,就一个想法,打鬼子。为了打鬼子,命都不重要。”郭学哲现在是四世同堂,没事的时候他还就会整理整理以前的照片,回忆过往的岁月。“这些故事都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历史不能被遗忘。”

新闻推荐

□杜甜甜报道▲10月1

□杜甜甜报道▲10月14日,来自菏泽东明一中的学生在泗水县泗张镇宋庄写生基地写生。宋庄写生基地自去年9月开始对外接待旅游团体、散客和写生创作人员,接待省内外艺术院校和各...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