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从送人出去到鼓励留下

大众日报 2015-03-17 14:59 大字

□记者吕光社赵德鑫报道3月2日,鸿润食品公司招聘现场火爆,农民工填写报名表。□本报记者吕光社赵德鑫

本报通讯员包庆淼尤明文

“三六九,往外走”,往年自大年初三开始,劳动力输出大县泗水县很多农民都会背起行囊,结伴外出打工。今年,劳工大军轰轰烈烈外出打工的情形不再,更多的劳动力选择了在县内打工。泗水劳动力从送出去到留下来,不仅是打工者自身观念的转变,更是泗水县当地产业不断发展的最佳映照。

“以前我在上海做过几年保安,现在孩子渐渐大了,在外边不方便,所以想在家门口工作。”今年35岁的乔立良一边填着表格,一边聊起了回乡工作的初衷。在他的身后,一对夫妇观察着厂区的环境,等待领取招聘的表格。位于泗水经济开发区的济宁鸿润食品有限公司的招聘现场,从正月初六开始,人头攒动的景象在年后已经持续了10天。

“想不到会有这么火爆的场面,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人前来应聘,想不到在招工难的现在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人力资源部经理任广伟说。鸿润公司这次本来要招500人,到了正月十六的时候,报名人数达到1500人。而在2014年的夏季招聘中,鸿润公司也仅仅招聘了不到200名工人。

谈起这次招聘获得成功的原因,济宁鸿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定总结,“首先,为应对招工难的现实,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广泛宣传,积极联系本地禽肉行业人才。其次,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员工入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每月可以拿到三千元以上的工资,并且五险交纳齐全。我们不仅仅是招员工,更要把员工留住。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免费午餐与宿舍,在生日的时候还会送上蛋糕等礼品。”

与鸿润一样,在泗水,企业想要招到工人,交纳五险,工资不低于2000元已经成为必备的条件。为了留住人才,不少企业的招工横幅已经打到了村里,村民们在考虑工作时,已经不仅仅把工资当做唯一要素。泗水县人社局就业办公室主任杨尚海告诉记者,“外地打工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随着本地食品、建材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就业。但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缺口仍有1万人左右。”

近年来,泗水县自春节后的正月初三都会组织“春风送岗”招聘会,今年的招聘会历史性地提供了12000个工作岗位,是2013年招聘会时的两倍。通过年后几场招聘会的形势分析,记者了解到,虽然岗位数在快速增加,但达成就业意向的人数却仅仅只有提供岗位数的一半。

分析企业招工难的原因,杨尚海认为,企业与求职者的需求点并未完全契合。不少企业要求职工素质高,技能与学历必不可少;而求职者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除了工资待遇外,工作环境、个人成长等都是被重点考虑的范畴。

“过去,政府积极主导劳务输出,帮助农民走出去,组织大巴到村里接送村民外出打工。高峰时期,泗水县在外打工人口达17万人。但自近几年来,随着本地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开始着眼于将人留下来,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留下人力为地方发展添砖加瓦。”杨尚海这样总结泗水劳动力的变迁历程。

新闻推荐

泗水电商产业园推动农企联动

□记者吕光社赵德鑫报道本报泗水讯近日,泗水县电子商务大会暨中扬电商产业园揭牌仪式在泗水县国家甘薯科技产业园举行。中扬电子商务产业园是山东省电商大会之后,首家正式落户的电商...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