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泥土的艺术30多道工序制成鲁柘砚

济南日报 2014-12-09 00:5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敦亚通讯员谢超

泗水县柘沟镇鲁柘澄泥砚,又称柘砚、鲁柘砚、柘沟陶砚,始于唐、盛于北宋,曾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这里生产的鲁柘砚是泗水县的特产,更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前,记者来到鲁柘砚制作名人杨玉祯的作坊里。“从取土、晾晒、塑形、雕刻到烧制,需要30多道工序。尤其在晾晒的过程中,需要在阴凉的房间中干放。”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干度的砚台不能存放在一起,前后不过10分钟,比较干的砚台就会出现裂纹。在摆放的时候,稍不留意就会把一方砚台变成废材。而从砚泥制作成砚台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

杨玉祯说:“每次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颜色,尤其是‘鳝鱼黄\’更是难求。它是一种窑变,受温度、气温、煤炭品种等各种因素影响才能制成。十几年只有六七方鳝鱼黄砚台,很是难得。”

目前,鲁柘砚已经生产以墨、酱红、灰、花等十多个花色、品种,具有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含津益墨、声若金石、手触生晕、发墨如油、不渍水、不损笔等特点。其质地、造型、色泽、使用等方面,既可与唐宋名砚媲美,又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实属艺苑瑰宝。“陶土矿以柘沟为中心,东西走向约26公里,储量12.2亿立方米。在柘沟一带为裸露区,易于开采,富含二氧化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等成分,用此土烧制的柘砚质地优良,颜色丰富。”在此工作的技术员孟康告诉记者。

成品

砚泥

雕刻

“修边”

半成品打磨

晾晒砚泥

烧窑

成品打磨

新闻推荐

撰文骆承烈在兖岚公路的曲阜泗水分界处南面有座巍然屹

■撰文骆承烈在兖岚公路的曲阜、泗水分界处,南面有座巍然屹立的戈山,山下四个自然村。抗战时期这里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1938年,日寇占领曲阜、泗水县城后,到处...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