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特色”乡村扮靓生态泗水

济宁晚报 2014-11-09 07:34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本报通讯员苏杰

深秋时节,走在泗水县王家庄村,穿越圣地桃园,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乡土田园环境,看着石头堆砌成的围墙、房屋,踩着乡间石磨小路,听着悦耳的乡间小曲,闻着手工煎饼的原香,观赏着桃木剑、猫头鞋等民间手工艺品,恍如进入了“世外桃源”,无不给人一种惬意、遐想之感。再往前走,“善行义举四德榜”、孝廉文化一条街、乡村文明宣传墙,这些处处可见的美图警语,融孝、勤、俭、廉、洁等文明新风思想寓于日常生活中寓教于“常”。再走近一些,村内的健身广场上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调皮的孩子们跑来跑去、热闹非凡,动人的幸福之歌随风飘扬。“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村里人能看节目,还能跳跳舞,和和睦睦过得有滋有味。”村民司有真满足地对记者说。

这是泗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将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民创业增收、乡风文明培育、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五大工程,力争美丽乡村数量达96个,全力打造美丽乡村。“俺们王家庄民俗村积极响应市里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在万亩生态桃园基础上,充分挖掘原始村落和民俗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出了‘石屋石墙石径斜,桃花林里有人家\’、‘花街石巷,滨水而居\’、‘水伴路行,水入院,花上街\’、‘民乡、民风、民俗\’的景观和氛围。现在俺村不仅是济宁市乡村旅游的示范点,还是国家AA级景区,通过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双提升吸引游客前来。”该村党支部书记司有侠告诉记者。

马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包庆友更有感触,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原来垃圾满街、走路坑坑洼洼,特别是雨天,群众出行极为不便,现在好了,通过“五化”工程,村里的变化让大家眼前一亮。“美丽乡村建设使村里的环境得到改善,每天晚上,村里新建的文化、健身广场吸引了无数村民前来跳广场舞、看演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夜晚的乡村笼罩在一种欢乐而又时尚的氛围之中。”尚家庄村民卜庆成对笔者说。

今年以来,为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泗水县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明确目标、强力推进,并聘请专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特别是要求各村立足本村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优势资源,结合各村自身实际特点进行定位,规划设计与各村主导产业、生态旅游相融合,比如,泗张镇王家口村与生态庭院经济相结合,王家庄以民俗生态旅游为主导。借助各乡镇街道村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东部泉水文化、南部生态农业、西南部圣源文化、北部龙凤幽谷四大特色景观带,形成王家庄民俗村、南陈家庄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村庄,并建设古卞国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产品,充分彰显泗水特色,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据了解,该县今年4月份启动实施农村环卫市场化试点工作,先行在泗张镇、苗馆镇、星村镇三个镇进行试点,目前,三个试点镇已在9月底将辖区内181个村庄的环卫保洁工作全部交接给保洁公司,各配备机扫车1辆、洒水车1辆,垃圾收集抱桶车2辆,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大幅提高。其它10个乡镇街道环卫市场化运作正在筹备中,计划年底全部完成,争取实现城乡环卫作业市场化全覆盖。另外,将泗张镇王家庄等5个行政村作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区进行重点扶持打造,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把5个村庄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截至目前,示范区内硬化道路42公里,原水泥乡间路升级改造15公里,铺设柏油路面2.4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沟8公里;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4处,生态停车场8处,架桥梁7处,建设桃博物馆1处,安装村庄标识牌13个,村庄入口设置村名牌13个,改厨改厕537户,立面改造1.6万方,粉刷墙壁2.2方,栽植樱花、紫薇、栾树、非洲菊等绿化苗木30万余棵,示范区建设效果凸显。

新闻推荐

泗水地理标志商标达17件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庄新明)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布新一期《商标公告》,泗水县泗张镇优质农产品协会申请的“泗水石榴”证明商标被核准注册。...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