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变成“牛倌”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周远
他是一个大学生,却没有去考公务员,更没找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工作安稳度过自己的一生。“爹好娘好,不如自己好。”这是他的人生格言,他觉得,一样的环境和机遇下,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来把握机会。从大学时代到2011年,他换了若干份工作,最后,他却选择回到家乡,养起了肉牛,在家人和亲戚们一片“嘘”声中,他买起了房子,买起了车,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现代化”。
家族养殖业的传承更替
孟猛,生于泗水,长于泗水,因为小时候家里养猪的生活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让他对养殖业一直充满了热爱。“我大学时候,跟同学合伙开过超市,具体负责采购和管理;大学毕业以后,又去保险公司接受过专业的职前培训,并拓展业务半年;后来,我卖过服装、倒过黑猪肉。2011年7月份,我回到了家乡,在家里人的一致反对声中,干起了养牛的买卖,这也算是我人生中唯一可以干一辈子的事业了吧。”他谈到过去的时候,一下子说出了那么多的行当,着实让人很惊讶。可他对此的解释是:这些都不是他准备干一辈子的活儿,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给自己要经营一生的事业打基础。
但是,这样的事在常人眼里看起来真算不上“光鲜体面”。但是,孟猛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行行出状元,我本身比较喜欢这个行业,当时决定回家创业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大学时代我就一直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以后的创业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在这个行业作出一番事业来!”
靠借、靠帮、靠贷,凑齐起步资金
没有创业资金,孟猛就跟家里人、朋友、亲戚“化缘”,最后又从银行贷款,终于凑齐了起步资金30来万元,到内蒙去购买了50头牛犊,回来后在泗水县新绿食品公司的养殖场里养起了牛。“我现在养好了牛都是直接卖给公司,一头牛1万块钱左右。”他告诉记者,内蒙的肉牛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长得比较快。
记者在他的牛棚中见到了他正在饲养的牛群。“这是利木赞,最重者700公斤。”他指着其中一头长有一身棕黄色皮毛的大公牛告诉记者。“这种被毛为白色或乳白色,皮肤上常有色斑的是夏洛莱;这种黄白花相见或淡红白花相见的叫西门塔尔牛。”现在他养的西门塔尔公牛中,最重者已达850公斤。“这是皮尔蒙牛,这牛我养了18个月,现在已经长到了450公斤。”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养的第三批牛,已经快出栏了。“这一批牛进价比较便宜,一头只要4000到4500元左右,一共引进了200头,4个主要品种,还有一些杂交品种,要是出手的话,一头能赚个六七千块钱左右。要是现在引进的话就没那么大的赚头了。”他说。
养的细,牛就少生病,多长肉
他告诉记者,自己养牛跟养殖场其他养殖户的办法有很大的不同,他在养牛方面“精细”。“我们家牛所吃的饲料全都是有机饲料,自己调配的。像玉米胚芽粕、白酒啤酒的酒糟、玉米面、豆饼和青储(用秸秆粉碎后氨化储存发酵的饲料)。”孟猛说,在饲料的搭配方面更准确,防疫注射类型上对症下药更及时,再加上对网络比较熟悉,因此对牛市行情掌握的更迅速。
他总结道:“这都是我的优势,或者说,我大学没白上。”他认为,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跟养牛好像不着边,但因为有了大学时代的文化、素质、修养、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积淀,才有了今天自己在养牛方面的这些超前意识和养殖技巧。“我的引路人应该算是我的妻子。”岳父家是养牛的,而自己跟妻子既是“发小”又是同学,因此,最初养牛时的很多内部信息都是通过“内部输出”,“这让我节省了很多的精力。”
坎坷的创业之路当然,孟猛的养牛路也不是那么的一路畅通,2012年的春天,他养的100头牛里有两头因为霍患口蹄疫死去了,这让初入牛行的孟猛着实心焦。“我养牛花的可是银行的钱,要是我的牛都死了,我可咋还钱啊!”因为一路靠贷款打拼至今的孟猛还没有完全脱离靠银行贷款来扩大产业基础的时代,因此,在面临牛疫疾病时,倍感焦虑。“那时候,我3天光给牛打针就花了1万多块钱,加上损失的2头牛得合2万块钱,几天我就损失了好几万啊!”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钱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不过,好在上天对他还算不薄,最后,他成功渡过了这次危机,并成功地养起了他的第3批牛。
养牛3年时间里,他总共赚了50多万元,买了一套房子,又买了一辆车。今年,他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脱离“寄人篱下”的养殖模式,建立自己的养殖场,再开个连锁饭店,把养牛与餐饮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条。
牛儿探出栏来,好奇地瞅着来访者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庞忆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和着这首亮丽的小诗,我来到期盼已久的泗水泗张镇。走进一片古色古香的小城...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