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泗水1277家农户圆了安居梦

济南日报 2012-12-04 11:36 大字

投资2000多万元

为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3684间

■记者山进通讯员邵成建

“还是党的政策好,没想到我们这么大岁数还能住上这么‘结实\’的砖房……”泗张镇西焦坡村的刘学民老两口一边收拾新屋子一边激动地说道。一个月前,刘学民像其他贫困户一样走出了破陋不堪的土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

据悉,泗水县今年的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已全部竣工,新建住房580间,面积10580平方米,197家农村贫困户喜迁新房,圆了自己的“安居梦”。

村民

“土坯房”变成了“砖房”,一家人不再为房子“发愁”

一进北剩粮村,三间崭新的砖瓦房映入眼帘。59岁的陈宝良招呼记者前去参观他们的新房。陈宝良肢体残疾,妻子患脑瘤,领养的女儿念中学,一家三口仅靠地里的收入维持生计,由于经济收入过低,70年代建成的3间土坯房早已是“满目疮痍”。“以前的房子真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到下雨满屋子都是接水的瓢盆,一家人都为房子的发愁……感谢政府拨款给我们建新房,住进新房后就不用再担心下雨屋顶塌了,可以舒心地过日子了。”陈宝良高兴地说道。

据悉,近年来该县共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为1277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3684间,面积6.5万平方米,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小房子带去了“大温暖”。

政府

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惠民工程落到了群众“心坎上”

对老百姓来说,安居才能乐业,“居有定所”是最基本的幸福追求。今年泗水县为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安全问题,建立了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将农村低保对象、贫困优抚对象、贫困残疾人、分散供养孤儿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形成危房的灾民户等农村贫困家庭纳入救助范围。

同时,政府每户资助2万元新建住房,再通过农户自筹、政策扶持、社会互助等措施,努力改善全县农村困难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实现住有所居,把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办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制度

明晰申请、评级流程,规范审批程序

为确保最困难的群众优先改造危房,该县建立了一整套完整、规范、透明的农户申请、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和县级审批机制。

提起申请危房改造的过程,金庄镇马头山村46岁的李学明记忆犹新。今年3月,李学明按要求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了申请审批表,并上报乡镇政府,镇政府经过深入走访,确认李学明符合条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到县民政局,县民政联合残联、建设等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入户复核,最终确定李学明为危房改造户。

据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在危房改造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县所有的农村危房进行入户调查摸底,最后共确定急需改造户197户,列入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对批准列入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范围的农户,建立完善的纸质档案,一户一档,规范整理。

施工

统一组织、统一规划,减轻农户负担

“俺丈夫前年因车祸去世了,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生活,一到下雨天就担心屋顶塌下来。多亏了政府统一组织施工,帮助俺娘仨新建了房子,还给俺吊顶、刮瓷、安装了铝合金门窗,房屋建好后俺直接就可以入住了,省得俺操心费力了。”济河街道白仲泉村42岁的翟凤珍高兴地介绍道。

该县今年的危房改造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资金、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建房模式,由政府统一设计图纸,统一组织施工,并根据建设进度及时下拨资助资金,工程完工后统一进行检查验收,既减轻了改造户的压力和负担,也确保了建房的质量和进度,受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新闻推荐

走进伏羲文化群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李朕葳实习生林冉“黑风口,龙马道,哩哩啦啦的爷娘庙”。这首古老而又充满自豪的歌谣,就是诞生在沿凫山山系逶迤数十公里、众多密...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