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传统的过程中,依靠科技力量让琉璃文创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窑火传承六百年 曲阜琉璃走向前

齐鲁晚报 2022-04-08 11:24 大字

“捏作房”师傅刘洪江在雕刻正吻。窑火燃烧600多年,皇家官窑延续着宫廷和庙堂的威严;素手+科技演绎的琉璃文创产品,却飞入寻常百姓家。曲阜琉璃在窑火和泥土的淬炼中实现了华丽转身。时代在变、技艺在变、形态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传承的火种。

文/片齐鲁晚报

记者岳茵茵张清直

见习记者胡韵涵

六百年来传承有序 位列中国“琉璃三雄”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曲阜琉璃瓦厂,其前身是由明武宗为朱氏窑户特赐的“裕盛公窑场”演变而来。在历史上,无论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庙大成殿,还是孔子嫡系后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缮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这里。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尊孔并优厚其后裔。为扩建孔庙、孔府,特令山西洪洞县朱氏窑工长支迁至兖州。《阙里志》记载,明弘治十三年至十七年,孔庙进行大规模重建和营建,琉璃瓦窑则为此而建。明孝宗弘治年间,又令朱氏街工从兖州迁到曲阜西关,后又迁至兴隆庄(今曲阜大庄村东南),为孔庙的扩建定型、定期制作琉璃瓦五年,曾被第62衍圣公孔闻韶盛赞,为皇家和圣府立了头功。

明武宗正德七年,被赐名“裕盛公”窑厂,纳入专供孔府孔庙修缮服务的圣府窑户。1949年,裕盛公窑厂改建成立曲阜大庄琉璃瓦厂。大庄村因琉璃光环,在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机遇之下,形成琉璃烧造产业链。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村里集体经济的主体。三分之二的村民在瓦厂工作,靠此手艺养家。从那时起,大庄与北京的门头沟、山西的河津并称为中国“琉璃三雄”。上世纪90年代末,实行承包制,如今的生产经理王德强的父亲王树荣筹集50万元承包曲阜琉璃厂。2011年,琉璃瓦厂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改制,成立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

手工配制釉料 千度高温烧制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是古建筑屋顶设计的点睛之笔,琉璃瓦则是中国古建筑智慧的徽章。仙人、跑兽、正吻、水滴、勾头……曲阜琉璃瓦厂“琉璃轩”的垂花门上均是自家烧制的琉璃瓦,这扇不足10平方米的屋顶用了上百种琉璃瓦部件。

“琉璃轩”里陈设着几百年来的曲阜琉璃瓦,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栩栩如生的跑兽和瓦片在叠翠流金中讲述着重熙累盛的故事,这也是多年来王德强叔伯四人不断寻找保留下来的遗迹。

现在负责调制琉璃釉的是生产经理王德强,也是釉色技师,曾获评市级“非遗”传承人,把他推到这一位置上的,正是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的传统师徒帮带制度。

王德强说,釉料以石英为主,铁、钴、锰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琉璃釉在烧制前都是橘红色,想要调制出黄、绿、黑等颜色的成品,需要釉色技师经验积累,更要有一双透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后看到成品颜色的眼睛。

到目前为止,王德强仍坚持最原始的手工方式配制釉料。琉璃瓦之所以能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正是因为其有别于常见瓦当,在表面添上了一层如琉璃般晶莹的釉色。

图案坚守传统 独有传承样板

曲阜琉璃瓦厂最具非遗价值的是“捏作房”,师傅们年龄均在65岁以上,都是大庄村村民。

走进“捏作房”,这里像一间艺术博物馆。68岁的刘洪江正用一支柏木尺子雕刻一组正吻。下方一条大龙,上方一条小龙,或雕刻、或添补、如刻画,又如泥塑,两条龙既交织又分立,蜿蜒灵活,富有神韵。

这样的图案,刘洪江自19岁入厂时老师傅就如此打磨,传至他的手上仍保留着这样的手作。

“这图案不敢轻易改动,老辈人就这样做,我教新人也是这样做。”刘洪江说,图案和技艺的传承,在刘洪江口传身教中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正吻的种类有十几种,每一种图案都有着严格规范,也成为独有的样板。

70岁的徐克骏正在台灯下雕刻一组“仙人骑凤”,富有沧桑感的双手沾满泥土,在装上笏板的那一刻,他的双手稳如石盘,精准地装在人物与凤头之间1厘米的位置,再细细刻画凤的翎羽和人物表情。

他面前的案上,摆放着一只包了浆的“仙人骑凤”,这是他临摹的“模板”,每隔一段时间,徐克骏就临摹出一个满意的作品作为“模板”,“年纪大了,很多细节我怕记不清楚,比着做不会做错。”徐克骏说,他18岁到厂里就见老师傅这么做。

曲阜琉璃瓦的技艺传承不是编书成册,而是在最质朴的坚守传统中保留着原始的火种。

人才技术相守 打造智慧工厂

王德强介绍,自记事起,孔府、孔庙日常维护和修缮的琉璃瓦全是手工定做,也只有曲阜琉璃瓦厂能生产出带有文化神韵的琉璃瓦。从原来的“裕盛公”到现在的“御圣公”曲阜琉璃瓦,已成为三孔专供,也成为文庙、宗教场所建筑的标志性符号。

“从小就在琉璃瓦厂长大,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断送。”王德强的叔叔、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王树宝说。

2011年,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改制,成立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改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天然气隧道窑,不仅实现烧制环节中的脱硫脱硝,更一改过去漫天灰尘的生产环境。

“‘非遗’项目能不能活得好,得看有没有年轻人继续留下来做这个行当。”王德强说,厂里一方面成立大师工作室,返聘老琉璃工匠手把手地带新人;另一方面和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高校展开合作,吸引更多年轻人。

人才和技术的持续投入,让曲阜琉璃瓦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1岁的王健对父亲王树宝毕生钻研的事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他瞄准广阔的市场,带领企业进军北京。

2018年,王健在北京成立北京星汉古韵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由18名员工组成的团队,刚开始借“御圣公”品牌做以琉璃为主的文创产品,曾参加北京文创大赛并获得奖项。2020年年初,将重心转移到了在科技上,主要围绕古建筑的技术修复、软硬件设施展开工作,使其对文创有了新的认知。

在王健看来,对曲阜琉璃瓦技艺最好的传承手段就是创新,公司正在研发中的“SaaS”系统,就是为了让科技走进琉璃瓦的制作,打造智慧工厂。此外,他还聘请了两名陶瓷专家,在公司专设的琉璃瓦实验室中负责研究琉璃瓦的精进工艺。

新闻推荐

寻访善人桥

在一个初春清朗的上午,我回了一趟老家小河圈,专程寻访善人桥。善人桥是载入我《古滕西郊王氏族谱》的。在族中大事...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