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别具一格 读李木生的散文
□王永福
笔者素常喜欢阅读散文,特别是经典散文,爱不释手。最近《北海文学》主编农夫,电话邀我为散文家李木生同志的作品写点评文字,却一时让我有点进退两难,一方面盛情难却,另一方面,又力不从心,因为李木生同志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散文家,而我却从未与之谋面,情况不熟,另一方面之前对其作品阅读很少,只限于发表在《北海文学》上的有限文章,把握不准,一旦评价不当,容易产生负面效果甚至抱怨。
以前我有过这方面的深刻教训,曾因对两位有影响力的小说家未曾谋面,又没有沟通,一时兴起,写了批评文章,发表在中央级报纸上,结果获罪于两位名人,以至于他们耿耿于怀,甚至利用出书的机会对我进行笔伐,不过,如今两位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也带走了怨与恨。
同样,我对李木生同志也未曾谋面,作品看的又少,担心评价失当,以偏概全,失之公允,伤了和气。因为当下文艺批评几乎变成了文艺表扬,你好、我好、大家好,维持一团和气。不过,我从近期《北海文学》扉页上目睹了木生的全身大幅照片,其面容和蔼可亲,慈眉善眼,一副似曾相识的朋友模样,并且从其简介文字中获知他与我都是新闻同行,天然一种职业亲近感,我也就放宽心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评价文字从哪里入手?一时拿不定主意,因为木生不是初写作者,有成就,独具风格。忽然,灵感来潮,李木生有两篇散文同我读过的散文大家的名篇,写了同一题材:一篇是木生的《冬荷》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篇是木生的《陆游与唐婉的沈园》同郭老的《访沈园》。前两篇都是写的荷与荷塘,后两篇是有关沈园的游记。将后来者同前辈大家经典著作相对照欣赏,可避免空发议论,隔山放炮。而且让木生同高手过招,更能彰显他创作的真本领。
五四以来,在散文领域有关荷花的描写,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达到了极致独领风骚。作者对荷叶、荷花、荷香以及荷叶摇动的细致描写,出神入化,呈现了一片生机,月色下的荷塘,绿叶团团,白花朵朵,清香缕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风吹叶动,形成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加上叶底下“脉脉的流水,可谓荷波水色,风情万种,诗意盎然,别有一番意境。
作家以此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相映衬,对比鲜明。作家夜游荷塘,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平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白色恐怖现实黑暗的愤慨,这一切都是借景抒怀,尽在不言中。
李木生的《冬荷》显然也是以荷塘荷花为题材,避开大家的构思和表现手法,另辟蹊径,着眼于冬天的荷塘,书写冰冻雪封时的荷花,迎风寒挺立,面对狂风暴雪,不畏惧,不退缩,努力抗争顽强不屈的风姿和盎然神态的别样风格。
木生是这样切入主题的:“有一只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紧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作家就是这样“在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从而展开了冬荷的别一番风骨和豪情,展示“花之君子”不仅“出淤泥而不染”,而且有“君子风骨”,象征着华夏子孙战风斗雪,“干枯了也要拥抱着风寒”,携手承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给人别样的启迪和教育。
为文之道,贵在独立思考,别开生面,开创自己的创作新天地,最忌步别人后尘。李木生的《冬荷》虽然同前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同为荷花抒情,但读后却获得新感受,没有似曾相识之感,别具风韵。
一个偶然机会,笔者在2022年的《山东文学》上读到木生的散文《陆游与唐婉的沈园》。我的文友李七修同志在这一期刊物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父亲的悼词》,他让我看一看,意外地看到李木生的散文《陆游与唐婉的沈园》,看后深受感染,拍案叫绝,特地向七修推荐。
凡读过《宋词》的人,陆游与唐婉相互应答的两首《钗头凤》,词中表达的人间挚爱,绵绵深情,无不感而系之。陆游的《钗头凤》在先,充分表达了失去唐婉后的失落感和怀念情:“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淚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真乃情意绵绵,扯不断,理还乱,凡到过绍兴沈园的人,无不触景生情。情如烈火的大诗人郭沫若,1962年冬在绍兴访沈园写下了游记散文,并赋诗一首,别有一番情味。天赐良机,郭老到沈园巧遇沈家的后人,一中年妇女与儿子一起从外地回来省亲,让郭老意外获得赠书《陆游》,更加激发诗人打开情感的闸门,激情喷发,依照《钗头凤》的调子赋诗一首,让读者领略了沈园的古今变迁:宫墙柳,今乌有。沈园蜕变怀诗叟。秋风袅,晨光好,满畦蔬菜,一池萍藻。草,草,草!沈家后,人情厚,《陆游》一册蒙相授。来归宁,为亲病,病情何似?医疗有庆。幸,幸,幸!
郭老的全文,按“访前”“访中”“访后”布局,同样引用诗词,情浓意深,古今对照,意在颂今。但依笔者浅见,相互对照,木生的散文并不逊色。同样是以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诗词应答为线索,木生的文章始终紧扣陆游与沈婉相互诗词唱合应答,细致入微地剖析了陆唐之间的挚爱绵绵,“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拨动读者的心弦,余音袅袅。并且木生将陆游对唐婉的挚爱与始终不忘报效祖国的大爱,通过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一明一暗,交互推进,全面揭示了陆游的崇高精神境界,更富有人情味,表达了“无情未必真豪杰”的真理。
木生全篇以时间为序,依次写了陆游一生几次同唐婉在沈园的生死之约。首先以《钗头凤》开篇,点出“爱是不死鸟”也是沈园的灵魂,这里有唐婉刻骨铭心、永不磨灭的心曲,也一直是陆游的心病。
陆游与唐婉的婚姻,乃才子配佳人,而且是陆游母亲所亲定,但是后来这位老妪出尔反尔,又将这桩天赐良缘活活拆散,棒打鸳鸯各一方,导演了一出历史上的爱情悲剧,陆游不得已再婚,唐婉身不由己改嫁。但真正的爱情,永远心连心,陆游与唐婉虽然都另立家庭,依然相互牵挂,藕断丝连。鬼使神差,不久陆与唐就在沈园不期而遇,触景生情,陆游借酒浇愁,酒醉后在沈园墙壁上,怀着愧疚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下了《钗头凤》。
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情人不仅心心相印,而且相互心思都心神领会。不久,唐婉借故再来沈园,看到陆游在墙壁上题写的《钗头凤》,不能自已,流着眼泪写下自己的《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真乃字字血,声声泪,唐婉满腔怨恨无以诉说,只能自己承受,悲恨交加,不久即病重离世……
陆游再去沈园,回味寻找当年与唐婉相遇的时光,第一次看到唐婉的《钗头凤》,已是物是人非,唤回四十三年旧梦,凄然而归。当他68岁老境踏进深渊,已是“断之游梦,事茫茫”,与唐婉当年偶遇的地方,早年提词的壁墙已损坏,只见沈园新主人刻在石上的唐婉旧词,以志纪念。75岁的陆游在一个春日又一次站立在当年两人四目对望的亭台前,再也忍不住情感的波涛汹涌,不能自已。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身不由己地踏访伤心地。
直到迈入耄耋之年,陆游依然坚持到沈园寻梦,于伤心处,写下《梦游沈家园》,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84岁的陆游,居然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踏进沈园,写下同唐婉情意不绝的最后一首诗《春游》,表达了“不堪幽梦太匆匆”!第二年陆游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同唐婉,同整个世界告别了。
木生就是寻着陆游一生一而再再而三踏访他同唐婉的伤心地这条线,表达了爱之深,情之切,讴歌了“爱是不能忘记”的主题,鞭挞了视爱情如儿戏的低俗之风。
整个篇章,讴歌赞颂了人间真爱。但作家在倾情陆游同唐婉之间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的同时,却始终不忘陆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虽然对唐婉爱的深切,但始终不忘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不忘报效祖国的历史重任,他不是爱情至上主义者,从一开始就许下“学者当以经纶天下自期”的誓言,对他来说,爱情之上,还有文学,文学之上,还有抗敌与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大爱,发下“我亦思故国,梦绕故战场”的宏愿。陆游一生写下数千首诗词,爱情诗只占其中极少数,只不过却以少胜多,特别是他与唐婉的爱情诗,情真意切,达到了至高境界,深深感触了后来人。
综其一生,陆游书写最多的还是豪情满怀的、心胸豁达的忧国忧民的作品。他临终之前留下的最后一首诗篇,是文学史上有名的爱国诗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忧国忧民之心,坚持始终。
在我读过的散文中,木生的《冬荷》和《陆游与唐婉的沈园》不算代表作,敢与名家比高低,他更多的名篇佳构,我无缘目睹,木生在其回忆文章中,曾提及雷达同志对其散文的评价:“现在写散文的人很多,但真正写出特色,写出风骨,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心胸为之一扩的却不多。我认为山东的李木生是最近年少数让我过目不忘的作者之一,他的每篇东西都有独特追求,都有所寄托,都竭力发掘对象的文化底蕴,并把作家主题投掷进去,燃烧成一片文字火焰,化为一股生命的激流。”诚哉斯言。
雷达是我熟悉的老朋友,它既是评论家又是散文大家,他的评价文字可信。我想再对李木生的散文补充一点看法,就是他深切地关注底层小人物的疾苦,乐为弱者鼓与呼,寄于深深的同情。我看过木生《邓丽君给我们留下的时光》,对邓丽君晚年的不幸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与爱怜,对她婚姻的不幸,家境的寒酸,深表爱怜之情和愤慨不平之意;在有关唐婉的描写文字中,木生同样写出倾向弱者和受害者的同情心;在《民间》一文中,更是倾注真情为哑人好人赵建德立传,对其奇特而又不幸的人生,寄托了深深的爱。
《曲阜三题》更是木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代表作。他对人们习以为常的树木、花草、庙宇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意蕴,给人眼前一亮之感。笔者当年曾在曲师大中文系读书四年,几乎每年春季都前往孔府、孔庙、孔林踏青游览,对眼前的一切都熟视无睹,而木生却能睹物生情,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写人所未写,从中发掘出新的文化意蕴。
许多散文大家的共同体悟是,散文的题材有两个开掘难度:一个是向外部世界开掘的难度,广开世界资源,题材广泛多样,写人、写景、写物,涉笔成趣;一个向自己内心世界开掘,把自己摆进去,去体验、去感悟、去升华,做到眼到、心到、笔到。综观李木生的散文,他做到了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两个开拓相结合,题材有广度,思想有深度,写成美文,这是木生在当下散文领域“写手多大家少”的状态下,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的原因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万德龙颜丽,曲阜市爱罗曼服装店的负责人,曲阜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她从小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她挑选员工时优先选择...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