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数学题讲出诗歌的意境

青岛早报 2021-05-12 05:28 大字

“叮铃铃……”早晨7点,随着一声紧促的上课铃响起,青岛二中2019级高三学生已经开始了第一堂正课。4月29日早晨,记者在青岛二中高三级部走廊上,看到了这位个子不高,穿着斯文,圆圆脸上挂着温和微笑的老师。任教39年的数学老师于世章,一大早赶来,笔直地站在班门口,静静等待学生上课,为的就是带好教学生涯中最后一届高三。“把这一届学生带完,我就准备退休了……”说罢,于世章走上讲台,开始了一天的课程……

数学还可以这么学?独特教学法吊起学生“胃口”

“分析这道函数题的抛物线,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首诗歌,起伏间有特定的走势……”2019级生化MT班,于世章和同学们正在复习函数知识。在他的课堂上,不仅有各种理论公式、解题技巧,还融入了很多诗情画意和人文色彩,“于老师的课堂小结还会以对联、古诗、散文等形式总结出来。文理相融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活跃、精彩纷呈。”一位同学对记者说。正因为如此,于世章教过的学生,给他起了一个“小巨人”的外号。萌萌的外表,却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会不会解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概念的理解。 ”于世章告诉记者,高中数学难就难在如何理解,如果真能把数学理解透了,它所具备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会给人一生带来巨大帮助。下课后,记者在于世章班上看到,一些学生饶有兴趣地追在他身后,求解问题。几位同学说:“在于老师的课上,数学不仅能用来考试,更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乐趣。 ”执教39年,于世章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 “很多学生一听到 ‘数学’,马上就有了压力,这种状态下学数学,事倍功半,很难取得好成绩。 ”在于世章的课上记者看到,眼花缭乱的函数和公式,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诗歌来理解;陌生难懂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动人的音符和美术作品来体会。坐在台下的学生,有的兴奋有的沉醉,与其用“生动”来形容他的课,他的数学课更像是一次愉快的艺术鉴赏。这样的方式,也让“数学”彻底从古板、理性的印象中抽离,让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在学生眼里他是多才多艺的“老男孩”

回望执教生涯,于世章已然桃李满天下,从他班里走出五千多名优秀学生,有的在国内闯出一片天地,有的远赴国外深造。于世章回忆,自己一次在远赴国外考察时,一个人走在异国街头,不经意间听到有人喊:“于老师,是你吗?我是您的学生……”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十几年前教过的学生。类似的情景在于世章生活中时常出现,而这一声“于老师”,也让他找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

“我们同学都很喜欢于老师,除了他教学方法比较独特,更因为他多才多艺,体育、音乐、写剧本……兴趣爱好很广泛。有时候经常能在学校的操场上看到他与学生们打乒乓球、篮球,还经常给学生们写剧本,供学生自导自演话剧。 ”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于世章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在学生身上,学生也打心眼里认可这位亦师亦友的“老男孩”。 “其实,我们真正喜欢的不是数学,而是教我们数学的那个人。 ”“感谢有您,因为您的幽默风趣,数学再也不是冷冰冰的公式。 ”每年送考前,学生会在作业本上写下这样的留言,或把自己的心里话写成书信悄悄放到于世章的桌子抽屉里。于世章一字一句地读着,每次都会默默地流下眼泪。

“带高三学生就像收庄稼”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收获满满

离2021年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对于世章来说,他和讲台下的高三学子一样,执教讲台的时光也进入了倒计时。39年前,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的于世章,满怀教育激情和梦想,开始了教师生涯。在与记者谈话中,于世章回想自己三四十岁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当时的他觉得退休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而现在已经到了将要与讲台告别。想到这,于世章心底涌上一股不舍,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虽然高三这一年,对学生来说每天顶着巨大的压力,很辛苦,但这一年也是决定人生最关键的一年,老师起到关键作用。 ”回想过去执教的几十年,于世章最庆幸的就是在自己退休前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高三老师,最多的一次一个人带6个班。每天早晨7点,他便早早来到学校,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课堂上。 “带高三的学生就像收庄稼,看着一茬茬的麦苗茁壮成长起来,迈入更高的学府深造,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于世章告诉记者,学生写的封封书信,他都小心珍藏,他说:“我的喜怒哀乐与学生分不开,我的生活也与学生分不开。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标准化铺就公车畅行大道 济宁市实施公车管理标准化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孙汉前不久,曲阜市疾控中心急需购置一部疫苗冷链车,财政资金有了,要求抓紧办理相关手续。曲阜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