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藏万卷 村民阅读成时尚

济宁晚报 2021-04-23 07:51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伟栋摄影记者 董绍进

走进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农家书屋,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内,整齐摆放着数张桌椅,墙两旁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书页翻动的声音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几名村民捧着书,静静阅读。近年来,曲阜市45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历年投入资金进行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创新实施了“农家书屋+孔子学堂”和“图书流转进家庭”全民阅读模式,全面推动了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屋尽其用 农家书屋华丽变身

“家门口有了农家书屋真好,可以让我们不出村庄就可以博览群书,自学种植养殖技术、惠农政策等知识,改变落后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村民孔凡苓说,以前大家农闲了就是打打牌、唠唠闲呱,现在书屋就在家门口,不少村民不仅培养了读书的习惯,还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如今,她每周都有两天在农家书屋读书、学技术。

据鲁源新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介绍,现在书屋共有书籍2000余册,涉及国学、少儿、农业技术等十余个领域,基本能满足村民的阅读要求。不仅如此,农家书屋常态化免费开放之外,还不定期开展亲子阅读、公益讲座、经典诵读等阅读学习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据了解,曲阜市将457个农家书屋和457所孔子学堂融为一体,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推出“农家书屋+孔子学堂”模式。在农家书屋日常运行管理中,侧重传统经典书籍的更新补充,在孔子学堂阅读和讲座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最大程度发挥效能。

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文明加油站

每到放学时分,便是曲阜市防山镇齐王坡社区农家书屋最热闹的时间。“这里有很多好看的课外书,让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小学五年级的鑫鑫是农家书屋的常客,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直奔书屋,直到天黑了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来农家书屋看书、借书的多是小朋友。从家里到书屋,只要几分钟,家长们也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求取知识、交流心得,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据齐王坡社区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牛宗华介绍,农家书屋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深受村民们喜爱。书屋还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书屋管理和服务制度,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提供了保证。

为更好的盘活农家书屋固定资源,曲阜市创新开展了“图书流转进家庭”活动,依托农家书屋,以村居为单位,组成家庭阅读对子,开展图书流转,流动文化服务。并实施“图书流转进家庭——扶贫·扶志·扶智”全民阅读活动,为有阅读需求的939户贫困家庭送去传统文化经典书籍10000册,建立了图书流转台账,由扶贫帮扶干部将书籍送达阅读户手中并开展阅读指导和跟踪服务。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丰富了群众的阅读生活。

用书香味“留”住游客

不仅仅是在农家书屋墨香浓厚,每到节假日旅游旺季,在位于曲阜市孔庙南侧的“书香曲阜”公益图书馆里,也会聚集很多市民与背着双肩包的游客。

紧邻“三孔”景区成立的“书香曲阜”公益图书馆是一家民办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一面墙被装修成一个偌大的书架,经典国学、儿童国学读物、当代国学等多个类别图书,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架的各个区域。为再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书香气息,曲阜投入大量资金开办全民公益图书馆,面向曲阜市民及全体游客免费开放。六年来,“书香曲阜”以传统文化公益传播为主,现在图书馆书籍达到15万余册,注册会员1994人,自2016年开馆至今书籍借阅63323次(每次每人借阅约6本)。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增设了开笔礼等文化体验项目,让体验者学习传统礼仪,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此外,还成立了读书会联盟,以“搭建读书平台,推进读书交流、营造读书氛围”为宗旨,通过开展读书会活动,影响更多的人走进圣城曲阜读书学习,提升心灵品质,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曲阜读书会真正走近圣贤,领悟圣贤智慧。

新闻推荐

八年寒暑绿荒山 成就公益能源林 记第七届全市道德模范舒平

本报记者梁琨“如果我去了,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在那片我曾经试图搞能源林的曲阜山坡地里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至少那里有虫鸣鸟...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