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寒暑绿荒山 成就公益能源林 记第七届全市道德模范舒平
本报记者梁琨
“如果我去了,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在那片我曾经试图搞能源林的曲阜山坡地里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至少那里有虫鸣鸟叫、清溪绿树……”已逝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曾在《抗癌日记》里这样写道。
于娟是舒平的女儿,生前曾潜心研究黄连木等能源树种的栽培,希望在家乡建设一片国家级生物质能源林,推动能源林在全国的发展。
为了完成女儿未尽的环保事业,2011年秋,舒平来到曲阜城北九仙山脚下的吴家镇龙尾庄村,和老伴在这里承包了近万亩的荒山。
“楷树质地坚韧、高大挺拔、生生不息。”决定种楷树后,舒平用卖房子和女婿赵斌元筹集的30余万元,从陕西宝鸡购买了40万株楷树苗。在朋友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40万株楷树苗很快种好,可一个月后却只存活了三成。看到一棵棵树苗陆续死去,舒平心疼得直掉眼泪,也意识到种树并非易事。“这些树都有生命,种死了是一种犯罪……”几经失败,舒平发现直接撒种子的成活率更高,成活率能达到70%左右。再后来,舒平又学会了育苗,在山脚下搞了几片育苗基地。就这样,春天和秋天种树育苗,夏天和冬天护林巡山,舒平变得又黑又瘦,却逐渐成了种树的行家里手。
“尽管此前山上也有些植被,但远远望去依然有光秃秃的山包。现在这里不一样了,漫山的树,满满的生机。”山里人明白,舒平是在做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村民们忙完手头的农活,不用招呼,都会跟着舒平到山上打理树苗。后来,很多朋友和义工让舒平给这片山林取一个名字。舒平想起2007年,女儿在挪威奥斯陆大学读书时,曾对母亲说:“我们把挪威的森林搬回家乡吧!”于是,大家都把这片公益林叫作“挪威森林”。如今,“挪威森林”也有了正式的名字——曲阜复生能源林。
8年来,为了种树,舒平一家人陆续投入了几百万元,而舒平一直过着极简的生活。家里人要照顾外孙,女婿还要为公益林奔波筹款,舒平就一个人租住在村里,自己种菜、养鸡,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100元,“最常买的是馒头,吃的大多是水煮菜,很少用油。”功夫不负有心人,龙尾庄的能源林项目已基本完成。2017年,她到邻镇的丁庄继续种树,延续推广能源林。
76岁的张历青是在九仙山下银铃老年公寓居住的一位老人。她很是不解,原本手头资金就不宽裕的舒平,为何如此沉浸公益林的种植?也有人曾做过估算,这片能源林目前至少值几个亿,劝说她不必太辛苦。“这些树属于所有参与的义工,将来要归国家所有。”舒平斩钉截铁地说,这不仅是自己的想法,也是女儿的心愿。如今,不仅九仙山有万亩山林,陕西、新疆、福建、贵州、河北等地还有30多个“挪威森林”,有些义工还把楷树种子带到了国外。
受舒平事迹感召,数以万计的义工加入了“挪威森林”公益项目。据初步统计,人员规模已近30万人,经常有素不相识的人来看望舒平。福建军官王斌从网上得知“挪威森林”后,几经辗转联系到舒平,并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种下一棵楷树苗;陕西的一个义工给舒平和老伴儿寄来两双鞋垫,一针一线皆是亲手制作……身边的许多朋友加入到义工队伍中来。孔令红是曲阜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2014年与舒平相识后,她常常带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来九仙山,帮舒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想通过挪威森林向孩子讲述舒平和于娟的故事,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种下一颗坚强和爱护环境的种子。”
最初是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舒平和她的家人走上了种植公益林的环保路。8年寒来暑往,他们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幸福,不知不觉间,环保公益已经成为舒平一家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的坚持和善良带动了更多人投身到环保公益事业中,使当地群众和30万义工共同打造了新时代的“绿水青山”。
新闻推荐
今年94岁的颜士军家住泗水县柘沟镇洛里庄村,1948年10月入党的他,已有73年的党龄。战争年代的他浴血沙场,出生入死,退伍转业后...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