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红包”叫响全国

青岛早报 2021-01-13 08:19 大字

早报新闻人物回访3

10个小小的红包,579个字的祝福,看似不经意的小行为却让值班护士们感动到落泪。《青岛早报》编辑部得到线索后,认为红包暖心故事虽小,折射的却是人间大爱,从2016年2月20日起,青岛早报用了2个多月时间、200多个版,重磅推出反映医患和谐的 “催泪红包”重大典型,引起当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登上《光明日报》头版头题、成为曲阜师范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新闻专业教学案例。在青岛乃至更大的范围呈现出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催泪红包”现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主流媒体纷纷进行连续报道。“催泪红包”团队先后被青岛市评为“文明市民”“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群体”;被山东省评为“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回访

“催泪红包”精神一直在传递

就像种子总会发芽,“催泪红包”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生根发芽,深植在青岛妇儿急诊人的血液里,点点滴滴,都蕴含着“催泪红包”的精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迎军说,“催泪红包”是一种理解与感动,更是一种激励和要求,妇儿医院急诊科设置“催泪红包”精神示范岗,以此为原点将“催泪红包”精神扩展到每一个服务窗口,让“催泪红包”精神成为每一名新入职医务工作者的必修课。

特别是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催泪红包”团队更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危险”的岗位去,一封封坚定的请战书,一个个鲜红的手指印,记录着急诊科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我们医院负责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孕产妇与儿童。急诊科先后派出许思齐、邱赛、杨春燕、李佳容等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感染科隔离病区。一声令下,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抱怨,疫情虽严峻,病毒虽可怕,但我们的心是温暖的,有‘催泪红包’精神的指引,就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我们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徐迎军告诉早报记者,他当时在动员会上对护士们说,抗击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斗,在保护好自己前提下好好工作,用工作涤荡自己的内心,充分把“催泪红包”的光荣传统带到工作地方。

“催泪红包”团队护士长宋军说,近几年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始终不忘初心,以弘扬“催泪红包”精神为己任,尊重每一位患者和家属,坚持视病人如亲人,开展系列便民服务。

回顾

除夕夜“催泪红包”感动社会

2016年2月7日除夕夜,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的急诊室一片忙碌,一名女患者输完液后来到急诊科输液窗口,趁护士不注意放下10个红包后便匆匆离开,除了感谢和祝福的话语外,每个红包里还装有100元钱。青岛早报发起了“寻找最美女患者”的报道,青岛妇儿医院通过青岛早报联系到 “催泪红包”的主人刘女士,并前往无锡将1000元现金返还刘女士。 “催泪红包”感人故事被青岛早报连续报道后,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国家卫健委官方微博、全国近百家网站、多家新闻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转发近千次,仅仅报道前两周的网络阅读量就超过2000万人次,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接受青岛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催泪红包”是“爱的传递和互动”。

“催泪红包”不仅感动了无数普通市民,也带动了整个医疗行业和政府各项服务工作的提升。青岛市卫健委下发通知,在全市卫生系统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 “和谐医患,我做贡献”主题讨论;整个3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打开大门,举办“医院开放日”和“市民体验日”,进一步促进医患之间的了解与沟通。青岛市全市服务窗口也推出了“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

在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催泪红包”引起来自医疗卫生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和热议,为正能量催泪红包点赞。 “催泪红包”护士团队也获选2016年“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群体。 10个红包撬动了整个社会的理解与信任,医护人员被温暖包围,她们的辛劳也被更多人感同身受。感动青岛组委会给出评价:肩上是生命重托,匆忙的脚步没有丝毫懈怠。宛若天使,你们与病魔博弈,让健康回归。红包上的十句抚慰,你们视若珍宝,那是最崇高的奖章。

影响

“蝴蝶效应”催热一座城

“催泪红包”爱心故事悄悄影响和改变着青岛。青岛妇儿医院急诊科筹划制作了一面 “催泪红包”故事宣传墙,完整地收录了这个故事及《青岛早报》等媒体的报道,此后,青岛妇儿医院形成了一个传统,每一名新护士,都要进行“催泪红包”爱心教育。青岛市档案馆全面收藏“催泪红包”故事,把这段在青岛乃至全国传为佳话的历史资料永久保留,并且追踪记录此事的发展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两所高校的传播学院与青岛早报联系,将“催泪红包”作为本校新闻专业的实战教学案例,邀请了青岛早报记者到校给同学们开设专题课堂讲座。青岛火车站、火车北站、汽车站也设置了“催泪红包”展板,将“催泪红包”精神和车站窗口服务相结合,使正能量通过南来北往的旅客传递到全国各地。青岛卫生学校将 “催泪红包”引入日常教学中,组织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护士生们和老师一起,就这个温情故事展开讨论,“催泪红包”给她们吃了“定心丸”,疏解了她们对医患矛盾的担忧,她们表示,将信心满满地穿上梦想中的白大褂,为病患排忧解难。

一个文明的城市,必然是座温暖的城市,“催泪红包”故事所体现出的相互尊重与关爱,撬动了整个社会的理解与信任,增加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大爱。

记者手记

感动着你的感动

还记得2016年2月19日的深夜,青岛早报编辑部的会议室里,一群人仍在灯下开着会。 “‘催泪红包’虽小,却讲述着医患之间心心相印的故事,寥寥数语,凝聚着人间大爱。”青岛早报编辑部里热烈讨论着,一位普通患者,大年除夕夜医院就诊,原本合家团圆的时刻,却两个小时没有能够与家人在一起,由此深深地触动了心弦,想到医护人员们的付出、牺牲和不易,并用发红包这一既特殊又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动和敬意,演绎了这段非同寻常的“医患佳话”。

“催泪红包”典型宣传指挥部马上成立,青岛早报编辑部30多名优秀记者、编辑、新媒体工作人员组成采访报道组、内容生产组、活动策划组、平媒推宣组、网媒推宣组、协调保障组等6个工作组,全面展开了青岛早报史无前例的 “催泪红包”典型的大型采访报道与宣传推介。

红包向来是个敏感话题,医疗领域存在的“红包”现象,曾经备受社会诟病,“催泪红包”打动了千千万万网友?首先当然缘于“最美女患者”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医院特定的服务决定了必须有人放弃休息及与家人团聚而日夜值守,但“最美女患者”没有把白衣天使们坚守岗位、为患者服务视为理所当然。正是“催泪红包”的特殊表达,让医护人员强烈地感受到被理解、受尊重乃至来自患者们的关爱,激发起心灵深处的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

感动着“最美女患者”的感动,于是便有了寻找“最美女患者”的行动,更有了当事医护人员、当事医院乃至医疗界共同思考,把患者的理解、尊重当成鼓励和鞭策,用更好的医德、医风、医技服务患者,显然是“泪点”之外最大的亮点,而这更值得我们欣慰、感动和期待,多一些善意理解和尊重,多一些理解着你的理解、感动着你的感动,医患关系的和谐曲需要我们共同演奏,始终怀揣那份理解和尊重相向而行。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新闻推荐

一次办好 有速度更有温度 以前来回跑几趟 现在马上就搞定

本报记者刘伟栋通讯员李骁田丽“真方便!打个水的功夫就把慢性病证给办了。以前给我母亲办过门诊慢性病证,得先填表、再登记...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