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提升乡村“精气神” 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济宁晚报 2021-01-13 08:0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艳茹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特色价值取向,全面构建公共文化特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秉赋底蕴,建设有灵魂、有风尚、有品位、有活力的文化乡村,强化文化振兴,繁荣乡村文化,乡风文明焕发了新气象。

建设“有灵魂”的文化乡村

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工作,开展了首批“儒学民间传承奖”评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评选。同时,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矿藏,集中精力打造了《孟母》《梦回三迁路》《孔子试徒》等一批儒家文化题材的文艺作品,用艺术作品教育引导感化广大农民群众。

此外,济宁市将儒家文化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在镇、村利用广场舞组织“舞前一堂课”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通过播放国学教育视频、儒学讲师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普及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全力推动乡村善治。

建设“有风尚”的文化乡村

济宁市将济宁“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与“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与四德工程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相结合、与干部驻村入户工作相结合,大力开展弘扬优秀家风家教家训系列活动,全力推进凡人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家庭”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倡树“人人彬彬有礼、户户谦谦君子”良好形象。

此外,济宁市精心组织策划一批农村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推出《尚贤村的喜事》《福星临门》《农家春》等一批反映农民群众生活的精品剧目,用农民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引领传播乡村文明风尚。

建设“有品味”的文化乡村

济宁市精心打造了“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非遗传承进乡村、冬春文化惠民季、农民群众广场舞大赛、农村青年歌手大赛等文化品牌。同时,积极推动文化投入向乡村倾斜、文化资源向乡村下沉、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深入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2016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列支2900万元,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达标工程,全市建有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156处,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广场,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100%。

建设“有活力”的文化乡村

济宁市全力创建一批文旅产业特色品牌。实施“一县一品”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打造曲阜国学培训、梁山出版印刷、嘉祥石雕、泗水陶艺、鱼台柳编等8个文化产业特色品牌。结合济宁特色民俗和乡土文化资源,全力培育一批文旅产业特色镇村,累计评选了43个A级景区村庄,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格局。

新闻推荐

“十三五”跑出加速度,“十四五”山东交通再提速郑济、济枣高铁等7个高铁项目力争尽早通车

12月30日上午,被称作泉城“西部走廊”的国道G220长清段拓宽改造工程正式通车,从平阴到长清时间缩短至20分钟,成为济...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