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认证有效性与消费者偏好:以有机食品为例

大众日报 2019-12-16 10:17 大字

尹世久曲阜师范大学食品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担任《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副主编、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AAEA)会员等学术兼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与食品安全政策。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SSCI/SCI/CS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尹世久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消费者多源信任融合模型及政策应用研究:以安全食品为例(批准号:71203122)》的结题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鉴定结果为“优秀”等级。全书共包括十三章内容,共33.8万字。

一、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难题,发展中国家更是普遍饱受困扰。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根源。建立食品安全认证体系,成为缓解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政策工具。从国际经验来看,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已成为发达国家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该书运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沿着“理论与文献分析—消费者认知—效用评价—支付偏好—信任偏好—政策设计”的研究主线,提出了检验认证政策有效性的标准,深入研究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偏好及其形成机制,剖析制约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揭示市场发展的内在经济规律和基本矛盾,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基于消费者偏好的判断有机食品认证政策的评估标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大量国际前沿的研究方法和计量模型,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有机食品市场上的消费者偏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基于Lancaster的效用理论,采用选择实验和混合Logit模型,研究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不同价值属性的偏好,为该方法在食品安全管理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尝试。

作者在该书撰写过程中,在查阅大量原始资料和参考相关学术论著的基础上,对我国有机食品市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尤其是根植于我国现实国情,以实地调查为基本手段,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足迹遍布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取得了丰富的一手调研数据,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学术参考资料,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该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在短短数年间已被《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中国农村经济》等国内外较高层次学术期刊引用逾百次,《中国食品安全报》《新京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或转载了该书重要观点与核心内容。以本书核心内容或观点的深化研究,发表论文13篇。

该书还受到了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基于该书若干内容和观点形成的政策咨询报告,多次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为我国食品安全认证体系改革与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重要参考。

新闻推荐

从心出发!圣城公益冬日送温暖

本报记者刘伟栋通讯员丰丛丛许璐璐梳头发、剪指甲、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窗外寒风料峭,屋内欢声笑语,暖意融融,曲阜市王庄...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