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40多次,一户一户做工作 兖州管口村80后村支书不拘一格做土地文章,集体年收入突破80万元

农村大众报 2019-12-11 14:41 大字

“60亩葡萄,村集体收入18万元;1100亩高筋麦种,收入7.7万元;32亩地瓜种苗,收入4.8万元;苗木、大豆,再加上与谭岗村合作分红等,又有30多万元收入……”12月4日,管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法义合计了一下,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能达到83.98万元。而5年前,管口村集体收入是零,内外欠账200多万元。管口村位于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既不靠近城区,附近也没工厂,是个传统的农业村。2014年12月,32岁的王法义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他,经营着20多个社区诊所,干得风生水起。

如今,说起村支书,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大刀阔斧流转土地建葡萄园的事。这事也让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上海一斤葡萄能卖到160元,咱也要种。”2016年秋天,王法义从上海考察回来,召开村民大会,“咱把土地打包流转,一年一亩地保证有900元租金,不种地了,打工一个月还能挣两三千元。况且零散种地很难再出高效益了,规模种植是趋势。”

可是,村民们并不积极。王法义带领村“两委”前后开了40多次会,一户一户做工作,最终流转出800多亩地。王法义带领村“两委”统一把土地整理一遍,拔掉地界、填平沟壑后多出了60多亩。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800亩地租给一家农业企业经营,多出的60多亩建设葡萄园。

葡萄园怎么建?需要多少钱?谁来提供技术支持?2016年腊月廿八,王法义开车到曲阜高铁站,接来省果树研究所葡萄种植专家李勃。进行实地考察后,李勃给出答案:省果树研究所全程提供建园方案和技术,前提是需要投资260万元高标准建园。

260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王法义多方尝试,到处化缘。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管口村获得了100万元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

政府的支持,给了王法义极大信心。剩下的钱,他决定贷款。

跑银行,得知不符合贷款条件。怎么办?王法义在村里转起了圈,两年前栽下的法桐、白蜡,已冒出新芽。王法义大胆决定:以10年为期,抵押村集体的3万棵树,找外来公司投资合作。最终他筹来200万元投资。这时候,王法义联系的小麦育种也有了收益,挣的钱也投到了葡萄园。2017年9月,高标准的葡萄园如期建成。

葡萄园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2018年12月,村“两委”换届,王法义全票连任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5年,王法义村庄振兴规划逐渐变为现实:村民地租收入逐年提高;今年刚结果的葡萄,进入上海高档超市;村集体成立了春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科研院所推广的高筋小麦、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等育种,土地产出效益大大提高。

管口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仅仅是兖州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一个缩影。兖州区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项目规划组组长刘森介绍,目前,该区406个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182个村超过了10万元。

新闻推荐

石门山镇 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曲阜市石门山镇积极应对冬季取暖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宣传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镇政府召开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专题会议,安排落实...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