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革命种子,敢当冲锋英雄 大汶口三兄弟丹心向党志不移

泰安日报 2019-10-08 09:01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巢晶

缅怀革命先驱,不忘峥嵘岁月。

93年前,岱岳区大汶口镇卫驾庄村王撝卿、王继让、王继读三兄弟凭借一腔爱国情,加入到抗击敌人的斗争中,播撒革命种子,敢当冲锋英雄,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丹心向党志不移的坚定情怀。

2017年底,泰安市第一批11处历史建筑名单公布,确定大汶口特别党支部旧址为泰安市首批历史建筑之一。据资料记载,大汶口特支旧址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十年,当时是三间二层结构,房主人王淑曜(王撝卿亲侄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上层楼房,保留建筑至今。

1926年,中共山东地方执委在泰安城开展党的工作同时,派交通员到泰安城南大汶口附近的卫驾庄村发展党员。当年4月的一个晚上,在大汶口卫驾庄村的一处农舍里,4名进步青年在小学教员王撝卿的带领下,完成了简朴而庄严的入党仪式,成立中共山东大汶口特别支部,王撝卿任书记。这是在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泰安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大汶口特支的成立,为泰安农村党组织的创立和发展播下了种子,泰汶星火熊熊燃烧起来。

王撝卿(1905-1984),原名王继谦,曾是一名小学教员。1926年,21岁的他到曲阜二师附小给两个弟弟送衣物,在中共山东地方执委成员马守愚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他在卫驾庄村周围40里范围、20多个村庄发展了近70名党员,成立了8个党小组,他们高举反军阀张宗昌和反蒋介石独裁政府的大旗,经过5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许多战斗成果,播撒了众多革命种子。

后来,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王撝卿等与中共山东省委失去了联系,1930年7月,大汶口特支终止活动。与党组织失联后,王撝卿参加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任第一旅参谋长。后来,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再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辗转到新疆。1948年,王撝卿回到山东青岛,后任青岛图书馆阅览室主任、秘书室主任,当选青岛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王撝卿在青岛病逝。遗体火化后,骨灰曾在泰安烈士陵园存放多年,后来根据老人的遗愿,骨灰运回故乡的公墓安葬。

王淑曜介绍,父亲王继让是一名德高望重的人民教师,父亲和叔父王继读一生追随中国共产党,但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

1926年,两兄弟分别以19岁和15岁的年纪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继让曾在88旅任少校军法官,结识了旅部中尉书记范钟(后改名范漓)等6名基层军官,并结为盟兄弟。因不赞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后被亲蒋旅长发觉,1932年6月,王继让和范钟3人被撤职。王继让回家乡后当了小学教师。而王继读依然苦练杀敌本领,1934年8月因伤口复发,加之患有疾病,23岁就为国捐躯。

“当时伯父远在东北抗敌,家中13口老小的生活起居大多是父亲照料着,他在外面又肩负教书救国抗日宣传工作。”说起那段历史,王淑曜非常感慨。

2016年,在中共大汶口特别支部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大家回忆过去铭记历史,不忘入党初心,立志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闻推荐

圣城劲飘中国红

本报通讯员梅花陈曙光10月1日,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穿行于曲阜城区大街小巷,红旗招展、喜气洋洋,到处都呈现着一派热闹祥和的...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