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湖新区:大项目带来大变化 大担当催生大作为 新区“一核引领 二次创业”重点项目巡礼

济宁日报 2019-09-30 10:00 大字

在如今的太白湖新区生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或许是每天清晨的上班途中,数条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移步换景,开启一天的美好心情;或许是夜幕初降,与家人、好友漫步街头,看“光耀新城”的流光溢彩,感受“慢生活”的闲暇时光;又或许是周末假期来到市文化中心,在图书馆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在群众艺术馆欣赏一出舞台剧、在美术馆展开一次美学探索的旅程、在博物馆沉醉于孔孟之乡的历史厚重……近年来,太白湖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一核引领”的重要战略定位,以“二次创业”为契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稳步推动城市功能提升,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打造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目前,太白湖新区五大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同步加速推进,济宁儿童公园、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等一批民生项目完工,2019年大干三季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暨太白湖新区吾悦广场项目开工启动仪式举行。吾悦广场、未来科技城、鸿顺康养城等3个重点项目火力全开,涵盖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科创研发、产业孵化、商务办公、康养服务等多个领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强化民生保障,新区正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锚点”,昂首向前。

本报记者武旭本报通讯员张美娟朱雨桐摄影李晖

儿童公园在整体布局上以“一轴一环多圃”的形式构建室外公众活动区、儿童游戏空间和科普展览馆等服务设施。公园划分五圃,即场圃、乐圃、植圃、动圃、苇圃。每个圃均满足了相应的城市活动功能及城市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场圃为公园的重要轴线,使公园的多圃连接成为一体,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整个公园的活动区域由一条环形绿道所联系,使西侧的乐圃、中间的植圃及场圃,东侧的苇圃通过环形绿道依次结合起来。同时,把各种景观活动相连接,创造出一个有机的“圃”的城市生态文化场所。

其中,一轴即以场圃为公园的重要轴线,使公园的乐圃、植圃、动圃、苇圃链接成为一体,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同时场圃中也设有各种景观节点,泊船码头、水岸央庭、城市舞台、艺术灯光、山水之间、场圃央绿、亲水广场、学智四塔(以触、视、听、嗅四感对应游戏、世界、文化、自然四个主题的游戏科普功能)。城市拓展轴将承载着未来城市多个文化活动功能需求的户外开敞空间,从而构建整体的公园景观结构,并展示于人们眼前。一环即整个公园的活动由一条环形绿道所联系,使乐圃、植圃、场圃、苇圃通过环形绿道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各种景观活动相连接,创造出一个有机的“圃”的城市生态文化场所。乐圃主要以儿童活动为主要内容,孩子们可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游玩。植圃保留了现状植物,以圃苑廊桥从林中穿过成为了乐圃和植圃的空中廊道。在植圃中设置多块活动区域,用于植物科普、趣味活动、亲子活动、户外运动等各种景观活动。

9月29日,在太白湖新区上班的孙大哥早早就起了床,驾车从位于洸河路上的家里往单位赶去。“今天火炬路跨线桥刚刚通车,不知道路上什么情况,就想着早走一会。”说话间,车道宽广的火炬路跨线桥已在眼前,双向4车道的大桥上车辆行进有序,还没说几句话,孙大哥的车就已经驶出了大桥。到单位一计算时间,比平时节省了20多分钟。“现在济宁的城市路网建设终于让人感觉有点大城市的感觉了,火炬路跨线桥再加上前段时间通车的跨老运河桥,太白湖新区和老城区算是打通了血管。还有咱们正在建设的外环高架项目,快速交通线近一步延伸都市生活圈,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济宁未来的发展可期。”心情愉悦的孙大哥不忘点评一番近来的交通建设。

时值共和国70华诞,在太白湖新区,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的建设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除火炬路跨线桥顺利通车外,备受市民瞩目的儿童公园等一批文旅民生项目也将在“十·一”开放。

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太白湖景区内的白衣尚书纪念馆,该馆建筑物面积约500平方米,纪念馆运用景区南码头原有建筑作为展示空间,共分为9个展厅。迈步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展馆大门,大门仿造汉阙样式,采用了福建泉州的花岗岩名材,由大块巨石整石雕刻,显得古朴,庄重、雄浑、大气,是一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大型石雕建筑。 “展厅在设计的时候,采用铜雕、石雕,加上多媒体等多种表现手法,全面展现白衣尚书的生平故事。”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展厅主要分为廉、孝、勤、能四大主题,通过对郑均的生平、考据、影响等方面的展示,全面展现郑均在教育家人、守廉奉公方面对后世的影响。 在展厅内的铸铜浮雕墙,共记录了白衣尚书6个画面、6个故事,分别为:脱身为佣,以身作则取君子之道;郑均劝兄,为官向廉是正道;孝养寡嫂,百善当以孝为先;皇帝颁诏,高度评价先进事迹;御驾赐禄,竹篱茅舍映光辉;诗仙题壁,千古流芳美名传。 展厅中央还设计了一面“郑均镜”。镜子的正面图案阴刻虚线处理,背面采用莲花图案,寓意清正廉洁。边缘内侧部分装饰富贵牡丹纹样,寓意国泰民安,侧面设计传统龙鳞图案,寓意龙的传人。据悉,龙鳞纹在汉镜中只有等级比较高的人才可以使用,这种设计的寓意是将郑均作为一面古铜镜,让后人对照古镜,正衣冠,洗面容。 “为有效提升太白湖新区文化氛围,太白湖新区建设了现在的白衣尚书纪念馆。”济宁市北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冯乐介绍,济宁太白湖景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湿地保护、水质净化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该纪念馆建成之后,将打通湖上和陆上两条游览线路,使游客在景区内实现微循环旅游。游客既可以搭乘环湖观光车到达纪念馆,也可以通过景区北码头乘坐游船到达。

与白衣尚书纪念馆一样,在原南郊动植物园原址上升级扩建而来的济宁市儿童公园试开园,假期期间将部分向公众开放。济宁市儿童公园位于车站南路以东,工联路以南,火炬路以西,诗圣路以北,建设用地48.7公顷(730亩)。打造儿童游戏创智、科普教育、运动健身、城市庆典、户外休闲等多元主题性活动,使之成为类似城市中央公园的区域级“绿芯”,引领老城区和太白湖新区之间“缝隙”地带的更新与发展。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最大程度满足市民多样性的日常城市活动,公园活动区总体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两大部分。动态活动区包括儿童乐园、运动场、公共剧场等;静态活动区包括科普园区、休闲林带、湿地观赏区等。动、静各个区又由主要公园环路和区域性的步行体系紧密相连,让市民达到最佳游园、活动体验。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公园还合理规划出了儿童活动游乐区、体育健身区、滨水景观区、植物观赏区、室内游乐场等。利用园区猴山和熊池两个下沉式的地貌,规划了攀爬式的儿童活动游乐区。游乐设施有挑战性但不危险,摒弃快餐式游乐,鼓励孩子自我探索自我体验,儿童活动场地采用明亮的色彩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此外园区内设有健康走步道,在突出儿童活动主题的同时也能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需求。公园最大限度保留了已成规模的树林,因地制宜整合现有树种,规划营造植物景区,结合园区内的新运河支流及苇子河对水系进行梳理。

中学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全区形成了大、中、小学和幼儿教育环环相扣,文、理、职教门类齐全,公办民营齐头并进,产、学、研为一体的功能完备的大教育格局。

玉兰、银杏、水杉和月季、冬青,一棵棵植物俯仰生姿,放眼望去,绿色盈满视线,让人心头舒展。走进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太白湖校区,整洁的校园使人耳目一新,主体呈“U”字型的教学楼仿佛张开怀抱迎接师生,架空层设计让校园更加通透宽敞,巧妙的布局,无不彰显出现代与时尚;红白相间的校舍、红黄兰三色廊柱、多种色彩设计,又透露着学校特殊的雅致气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崭新的桌椅一尘不染,内嵌电子白板的移动式伸缩黑板、洗手台、书包柜等设施一应俱全。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塑胶跑道、室内篮球场、健身房等各项教学设施先进,公共服务齐全,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沿着附中校区往南走,便是附属小学新校区,一片红砖主楼建筑很是气派。错落有致、造型活泼不失庄重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学校紧紧围绕“办一所适合师生共同成长的精品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特色班级文化、特色社团和校本课程的建设,给师生搭建了成长、展示的舞台,优雅的环境文化熏陶和感染着师生。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气质高雅、环境优雅的现代优质学校正在逐步呈现。

在持续推进“教育兴区、教育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太白湖新区着力实施教育智慧提升工程。除已投入使用的附中附小太白湖校区,还有多所公办校区正加紧建设。太白湖中心中小学是解决大班额问题的一项重点工程。其中,太白湖中心中学为4年制40班中学,共2000个学位,校园建筑面积约25500平米;太白湖中心小学为5年制40班,共1800个学位,校园建筑面积约22000平米。此外,位于济安桥南路西、圣贤路南的太白湖二中、三小项目占地约156亩,总建筑面积65000平米,其中太白湖第二中学建设规模40个班,容纳学生2000人;太白湖第三小学建设规模40个班,容纳学生1800人。

在发展公办教育的同时,太白湖新区还引进民营名校,以形成有益补充。今年6月份,上海尚德(济宁)学校项目落户太白湖新区,建成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K12”国际学校。由18班的幼儿园,36班的小学,18班的初中,18班的国内部高中,以及36班的小学、初中、高中国际教育部组成,能同时满足4500名学生就读。建成后的尚德(济宁)学校,将成为济宁一张崭新的教育名片。“通过名校办分校,优质学校与师资薄弱学校合作办校等模式创新改革,实现了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之间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太白湖新区社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名校联姻”、“名师带动”、“片区联研”活动,建设新区教育集群项目,建成示范性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串起了多条优质“教育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突出优势互补,构建出科学、有序、快捷、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新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每年为全区教师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健全教师成长机制,通过目标引领、师德锤炼、研修提升、评价激励等方式,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一中和北湖一小、二小及北湖中学、济宁学院附中附小太白湖校区相继建成使用,备受瞩目的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新区实验小学也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近年来,太白湖新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资源配置,培育名校集群,铸就了一批区域性优质教育品牌,促进了区域内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一个名校云集、优质师资荟萃的文教新高地正在崛起。

“教育是民生的旗帜。”济宁太白湖新区着力完善教育布局,坚持“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资金优先拨付、教育需求优先满足”的“三大优先”原则,实施“一改一扩三新建”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济宁学院附中、附小太白湖校区,冠鲁小学,升级改造了石桥中学、石桥第二小学;新建校舍8290平方米、新增城乡学位3800个、购置教学设备240台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在新区建设指挥部挂图作战的38个重点项目里面,教育类项目就占了3个。目前北湖小学、北湖中学、北湖第二小学和济宁学院附中附小太白湖校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加上李集中小学、冠鲁

民生项目齐开放

济宁文化馆

北湖阁

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

城市生活,“便利性”成为衡量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新建成区,商业配套设施的建设一直是新区城建工作的“短板”。今年以来太白湖新区围绕“一核引领”战略定位,聚焦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配套,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打造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其中,以吾悦广场、恒大时代广场、永润生活广场、城投综合体、文化创意博览城五大城市综合体项目为城建“锚点”,打造新区都市便民商圈。

目前,太白湖新区五大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同步加速推进中。

吾悦广场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城市功能性项目的开工,填补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空白,标志着新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该项目预计2021年6月份建成开业,项目建成后,对进一步提升新区承载力、打造“商业名片”,带动新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推动新区经济稳健发展,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具有重大意义。太白湖新区吾悦广场项目位于京杭路北侧,运河路东侧的廉庄拆迁片区。项目规划建设面积为342亩(包括商业94亩,住宅248亩)。吾悦广场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包括商品零售、主题展览、科技运动、休闲餐厅、体验娱乐、儿童乐园等多种业态。吾悦广场从商业业态、建筑、景观、装饰、美陈等各方面大胆创新,提供消费者舒适、宜人、趣味、便利的商

业空间,解决传统百货业供给侧不平衡的问题。新城控股承诺在获得施工许可证、正式开工建设后,24个月之内大型购物中心开业运营。

恒大时代广场项目位于济宁大道以南,公主路以西,荷花路以东。项目建设用地面积5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0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桩基工程及土方开挖,影城正在进行梁板砼浇筑、堂架搭建。

永润生活广场项目位于荣誉路与京杭路交界处,地处老城区和太白湖新区交界处。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599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51520平方米,地上建筑包括四层农产品交易市场裙房和局部8层酒店。裙房部分包含各生鲜、水果、特产、餐饮摊位及培训中心餐厅、放映厅。目前外幕墙施工完成60%,内部公共部分开始内装及电梯安装,水电气暖安装完毕。同时对外招商,预计今年底开业。

城投综合体项目位于公主路东,奥体路南,城市规划展示馆北。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70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6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206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主要集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项目。目前,城投综合体办公楼、公寓及连接车库桩基工程施工、试验全部完成,试验全部合格。目前,项目A02#楼验槽完成,正在施工砂石褥垫层;A01#、B01#楼桩间土施工完成,正在截桩,承台土方开挖,砌筑砖模。

文化创意博览城项目位于运河路以东,河都路以西,市文化中心以南。项目规划建筑面积73000平方米,集商业、办公、人才公寓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项目。项目包括文化博览城、4栋文化创意基地、2栋人才安置公寓及配套高地公园,总建筑面积355402平方米。其中文化创意博览城86795平方米,文化创意基地120534平方米,人才安置公寓41792平方米,高地公园106281平方米。文化博览城共10层,其中1-5层为集中商业,6层为酒店主大堂,7-10层为酒店客房层。

其建成后将成为济宁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对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文化创意基地地上主体结构完成26%;文化创意博览城土方开挖、桩基施工全部完成。

体,把多方面文化资源整合到一起,既方便实用,又满足市民多方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自从今年4月30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开馆运营以来,已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达319场,接待市民群众82.7余人次,先后有121个省内外考察团来参观学习。如今的济宁市文化中心,已经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惠民新高地、城市地标新形象。

济宁文化中心项目工程部经理姚月宽介绍,博物馆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是由上海复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马里奥·博塔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的。博物馆的设计兼顾时代性与济宁地域文化特色,力求空间的流动性与有机渗透,把阳光充分引入室内,让市民能够充分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气息,切身感受到济宁多彩的文化魅力和古今沧桑的巨变。另外,镂空的设计元素,缓缓升起的环形廊道,能够把市民的视线自然引入到上层空间,形成步随景移的参观流线。馆内设计有中国运河之都—济宁、石刻艺术展厅、济宁千秋展、数字博物馆等。

其中数字博物馆独具特色,将实现传统文化与文物信息的生动展示,为观众提供临场性、交互性、参与性的参观体验,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数字博物馆将突出展示济宁“八大文化”及文物精华,并为突出重点拟设定一处小型固定数字时空体验展区,以动感影院为核心,建立小群体集中参观环境,以三维视觉营造体验感受,让观众沉浸于济宁古代八大文化与文物精华之中。在济宁博物馆人文胜迹展厅,将以济宁古老大地上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遗存为展览核心和主线,按区域讲述历史文化遗存背后的故事。或模型、或直播、或互动,全面揭示济宁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现实意义。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及河道总督官署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在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展厅,将对这两处建筑进行全方位更加详尽地展览解析,给市民展现不一样的济宁运河文化。而济宁千秋展,则展示了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展示了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及故事,对圣城曲阜的三孔、尼山、孔子圣迹图、周公庙、鲁故城等详尽介绍。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为营造整体空间格局,有两项具有极高建设难度子项。博物馆共有8根预应力主框架梁,其中屋面预应力梁共7根,预应力梁最大跨度27米,最大高度2.6米,采用两端张拉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这是博物馆施工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点之一。另外,博物馆西侧入口空间净高29.6米,总面积2260平方米,高支模总量约5.4万立方米,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分层搭设。

济宁市文化中心是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也是广大市民热切期盼的重大民心工程。9月29日,济宁博物馆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这标志着济宁市文化中心全面投入使用。

作为济宁市重点建设民生工程项目,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位于太白湖新区核心位置,运河路东,圣贤路南,项目整体占地面积577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是文化旅游商业相互融合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分为三期建设,其中一二期建设的“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已投入使用,二期建设的“博物馆”也于日前正式开放、开门迎客。三期文化中心项目文化创意基地A座已完成主体封顶,B座C座和D座已完成地上主体结构的70%,文化创意博览城地下工程已经完成60%。三期文化中心项目整体计划明年7月底完成主体封顶,明年年底完成幕墙施工,2021年底完成室内装修工程,并开放投入使用。

济宁市文化中心是山东省、济宁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包括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与之配套的商业综合体和高地公园。文化场馆整体建筑风格端庄大方,既体现了济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了明快的现代气息,建筑与景观相互映衬,强调文化建筑之间的功能互补、文化建筑与正在建设中的商业综合体之间的功能互动,于行云流水间,造就了气势恢宏的“城市客厅”“城市名片”。此外,市文化中心集收藏、研究、培训、创作、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

济宁美术馆

“五大综合体”成新区“锚点”

白衣尚书纪念馆

“棚改”“回迁”民生优先

9月28日上午,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的居民赵大叔就来到了位于石桥镇驻地东南方向的采煤塌陷区压覆搬迁村项目建设工地。在工地上转了一圈,赵大叔发现小区外立面施工已经完成,内部施工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不禁让他喜上眉梢:“不错不错,房子布局和建筑质量不比城里的商品房差,今年就能上房了。”赵大叔告诉记者,这次搬迁安置,搬迁小区在村庄还没拆除之前就开始施工了,政府“未拆先建”的举措一下子打消了大部分村民的顾虑,整体的搬迁工作也进行的比较顺利。“我们村上不少人就在这个工地打工,他们都说小区的建筑标准很高,我今天转了一圈发现还真是这样,幼儿园啥的也都有,我这回去得再跟家里人好好说说。”赵大叔告诉记者,政府办事“靠谱”,居民也就更加放心了。

“小区建有幼儿园、商业区和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形成完整的生活圈,实行水电气暖大配套,保证居民生活迈上一个新台阶。”在项目甲方技术代表王永青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正在施工楼道,先替回迁居民们“把把关”。一番探查下来,记者也不禁对小区的建设质量和人性化设计点赞:根据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小区户型从60平米至120平米不等,户型设计合理,设计了宽敞阳台和卫生间干湿分离;多层楼间距达到近30米,保证一楼住户也能享受充足光照;根据实地调研,搭配了“60+90”平米的子母房,方便子女们照顾老人;户型经过了精心设计,采用当下流行的设计语言,120平米等户型可以做到三室朝阳。想要让群众搬的舒心、安心,就要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早在三个村搬迁初期,回迁小区就已经开始施工,可以说是在搬迁群众的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群众看到工程进度,也就有了“定心丸”。在工程建设中,石桥镇采取“既是居住者也是建设者”的工作思路,用工招募向本地倾斜,吸纳临近村庄剩余劳动力,其中三个搬迁村的用工占比达到近三分之一。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搬迁村庄的就业问题,也为工地质量提供了“背书”。“在施工过程中,来自搬迁村的建筑工人可以切身看到我们使用的高标准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回去口口相传,也就让群众对工程建设质量更加放心。”王永青说,本次项目建设,就是要打破群众“回迁房不如商品房”的固有认知,以比照商品房更加严格的施工建设质量竖起口碑,让群众搬的安心、住的舒心。解决了群众对于建设“质量”的后顾之忧,反过来也促进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记者了解到,根据工程进度,小区春节前即可上房。

在太白湖新区,像这样的“精品”民生项目随处可见,新区建设者们以比照“商品房”更加严格的施工标准将一处处“棚改”项目、“回迁”社区打造为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更是让群众竖起大拇指的满意工程、放心工程。

在太白湖新区住建局,记者见到了这样一组数据:2010-2018年,新区共实施棚改项目12项,列入国家、省计划套数共20222套(其中实物安置套数14504套、货币化安置套数5718套),实际开工套数20222套;截止目前,已竣工套数11834套、回迁入住套数10045套,基本建成套数1064套,在建项目共计6个,在建套数7064套。而在整个“棚改”建设过程中,全部项目均按照工程计划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没有出现一起逾期未交付情况。

济宁博物馆

济宁儿童公园

文化中心引爆“超燃”效应

缤纷多彩的文化墙

名校“培优”教育领航

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新区实验小学

光耀新城

新闻推荐

孔子诞辰2570周年 海内外两千余人山东曲阜共祭先圣

新华网图为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己亥年祭孔大典9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2000余位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