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闯大市场,网店日售13000单 曲阜80后阁主带团队从网上掘金,年销售超2亿元

齐鲁晚报 2019-09-27 04:44 大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晋森褚思雨孙逢辉见习记者王浩然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在古时是一种诚信的凭证,虽然现在已不常用,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含义一直在延续,成为一种艺术品被喜好的人所收藏。

在曲阜市鲁城街道林前社区,有一家孔府印阁,1987年出生的阁主张凯和他的伙伴们,从父亲手中接过这门手艺的薪火,成为篆刻印章共同的“守艺人”。如今,孔府印阁的印章在网上有了更广的销售渠道,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每天大约接到1.3万个订单,快件发往全国各地,小印章真正在曲阜搞出了新名堂。

琳琅满目的印章,让参观者们目不暇接。

印章制作产业链 基本上建全了

26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孔府印阁的展示厅看到,这里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印章,有的精致玲珑,有的巧夺天工,根据原石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印阁里的能工巧匠发挥聪明才智,将其打磨得更加精美。

做成一件印章成品,要经过切割、抛光、上蜡、印底篆刻等多道工序。孔府印阁篆刻电商基地副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即使是工艺最简单的印章,也要经过12道工序的打磨,稍复杂的几十道工序不止。而这么多道工序,只有一道工序是由机器完成,其他工序都是依靠手工。

雕刻完印钮的半成品单独放在一个车间,旁边便是一间篆刻室,篆刻非遗传承人孔令佳,正用笔在印底写下字体为小篆的文字,待文字设计好之后就要动刀篆刻。“我们一方面在汉刻那里传承优秀的技法,另一方面拥抱互联网,尊崇用户思维,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和个人诉求进行定制。”刘鹏说,印章这种古老的技艺,成了很多人爱不释手的文化用品。

“我们基本上把整个印章制作的产业链建全了。”刘健介绍,从原产地选石头,然后自主研发设计各种材质、各种价位的印章,目前在售的品种就达到了1.6万种之多,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而且在前端,他们也准备了许多适合篆刻爱好者练手的廉价印章,还有包含教材、固定器、刻刀及印石的成套产品,现在很多研学游机构都对这款产品十分感兴趣,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爆款”。

篆刻印章产品 已占全国1/3市场

孔府印阁里,一枚要经过十几个流程才能到达客户手里的印章,在流水线上飞快运转。从工人熟练地操作过程可以看出,他们每天都是如此忙碌,如果不能提高效率的话,很可能就会影响发货速度,这是孔府印阁人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2017年销量最多的一天,孔府印阁走出了100多万单印章。“这个市场应该说消费人群是越来越广,以前的时候只有书法爱好者、书画爱好者,现在有很多客户是小学生、中学生,自己用手机淘宝和我们联系,然后在线上进行交流,市场是越做越大。”刘鹏说,目前孔府印阁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上拥有网店6家,众创网店100多家,在淘宝网金石篆刻类目中,孔府印阁产品销量保持四年第一。

孔府印阁成立了13人的研发团队,坚持每年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印章外观研发和功能性、人文化设计,截至目前,企业拥有印章外形包装专利和著作权1000多件,篆刻印章产品已占有全国30%的市场份额。

“传统手艺的产业化并不等同于商品化,不能粗制滥造,而要精雕细琢,只有接续好传统文化的薪火,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手艺。”已经从父亲张杰手中接过孔府印阁阁主职务的张凯认为,当一件古老的技艺经过了传承和创新,又换了一种方式蓬勃发展,而这件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他感到很自豪,小专业做出大市场,他还将和他的伙伴们将这件事做得更加极致。

新闻推荐

遇见 九月

本报记者王仰浩九月是个很特别的月份。夏秋季节在这个月份完成更迭,田间地头满是收获的场景。九月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开学季...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