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孔孟之乡 济宁电网70年发展巨变纪实

济宁日报 2019-09-26 09:18 大字

本报通讯员孙衡李军

1918年的阳春三月,在孔孟之乡的山东济宁,古运河畔的竹竿巷里亮起第一盏电灯,这成为济宁电力的肇始。

当时负责发供电的济宁电灯公司安装使用日本产单相2300伏50千伏安主变压器3台,安装总容量仅为116千伏安,对外直配线供电,架设高压线路5.75公里,低压线路与高压线路同杆架设,低压为110伏,仅供城市道路、机关、居民照明用电,一直延续到1949年。在多灾多难、战乱频繁的旧中国,济宁电力发展命运多舛,屡遭摧残,举步维艰,始终无法成长壮大。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的济宁电力像插上翅膀的雄鹰,在艳阳高照的天空下展翅飞翔!1950年到1953年,济宁电力完成了初步电压升级,低压由110伏升为220伏,高压由2300伏升为3300伏。1952年,开始供应动力电,完成了民用电到工业用电的转变。

在那激情澎湃的艰苦创业时代,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济宁电力人担负起“先行官”的神圣使命,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以忘我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创造了诸多“第一”。1960年,济宁第一条35千伏农业送电线路(济宁电厂至廉屯变电站16公里)建成投运;紧接着,第一条110千伏“宁兖线”(济宁电厂至兖州小马青变电站33.18公里)送电线路建成投运。1961年6月,济宁第一个农业用35千伏(廉屯)变电站建成投运。1962年1月,济宁第一个工业用35千伏(石马)变电站建成投运。1966年6月,济宁第一个110千伏变电站——小马青变电站建成投运。随着肥城至兖州110千伏输电线路投产,济宁电网与鲁中电网联网,电压升至110千伏,为济宁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

1966年11月,济宁发电厂发电、供电分离,济宁供电局正式成立,这是济宁供电公司的前身。经历了文革那段艰苦的岁月,面对困难,济宁供电人排除干扰,迎难而上,继续推动着电力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济宁电力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9年,110千伏小马青变电站升压至220千伏,济宁第一条220千伏线路建成投运。在“八五”之前,相继建成和投运了邹(县)—济(南)—潍(坊)和邹(县)—淄(博)两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及220千伏济宁电厂至马青变电站、马青变电站至石横电厂、邹县电厂至罗厂变电站、邹县电厂至马青变电站等线路;建成和投运了220千伏马青变、济宁东郊变、罗厂变、八里变等,使济宁电网形成了以济宁发电厂、兖州马青变电站、接庄变电站和邹县罗厂变电站为中心的220千伏环形电网,大大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济宁市各乡镇也普遍建立了35千伏变电站,往济宁市各县(市)形成了110千伏为主,35千伏为辅的网络。“八五”后期和“九五”期间,先后新建了220千伏高新变、曲阜变和110千伏济宁市中变、兖州龙桥变等送变电工程,扩建了220千伏八里变,进行了220千伏接庄变和110千伏南郊变二期工程,使济宁形成了一个以220千伏为骨架,110千伏为补充的现代化电网,解决了供电“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与此同时,济宁电业局实施“村村通电”、“户户通电”和农电体制改革及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地处黄河滩区的梁山县小路口镇宋那里村,曾是出了名的“兔子不过鸟不落”的穷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未通上电,家家户户只能靠点煤油灯生活。为了改变无电村、无电户的面貌,济宁电业局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经过三年艰苦奋战,1995年9月22日,全市10.53万无电户全部通上了电。当宋那里村电灯忽地亮起,电视屏幕上播出画面,村民们沸腾了,敲锣打鼓放鞭炮,场面比过年还热闹。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宋那里村村民刻了一方石碑,嵌在配电室的墙上,以表达这个特贫村实现世代企盼“光明梦”的心意。

历史的脚步迈进新世纪,步伐坚实壮阔,豪迈而清晰。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国家电网公司成立,济宁电业局更名为“济宁供电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济宁供电公司坚持以战略引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加快“两个转变”,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了电网大发展、大跨越。2005年,济宁境内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汶上变电站投运;2008年,济宁市实现每个县(市、区)均有220千伏变电站;2010年,全省第一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黄屯变电站投运;2013年,济宁市所有220千伏变电站实现双主变配置;2014年,全省第一座标准配送式变电站——110千伏中开变投运;2015年,济宁境内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金乡变电站建成投运……这一条条、一座座具有标志意义、历史意义的输电线路、变电站,使济宁电网整体结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持续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实现了从薄弱到坚强、从传统到智能的跨越转变。

220千伏马青变电站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济宁供电局成立之初的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1980年升压为220千伏变电站,是济宁市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由于运行年限长,状况不佳,存在安全隐患,2017年9月,济宁供电公司对马青变电站实施改造。面对在原址重建的全新考验,面对前所未有的电网风险和安全压力,面对工期较常规工期缩短一半的极限挑战,济宁供电公司举全力开展大会战,攻坚克难,艰苦奋战10个月,于2018年6月30日完成竣工送电。马青变完成华丽转变,重新焕发出青春。

马青变改造工程为济宁东部电网改造树立了卓越榜样。济宁东部电网在济宁电网中处于重要位置,2017年,济宁供电公司根据济宁东部电网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启动实施了济宁东部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整个工程在高新、邹城、曲阜、泗水、兖州5个县市区内,总投资7.17亿元,变电工程包含马青、幸福2个220千伏变电站新建,陵城、曲阜、八里、罗厂等8个220千伏变电站扩建或改造;线路工程包含新建、改造12条220千伏线路,线路长度359.6公里。工程分六个阶段实施,到2020年初全部竣工,历时三年,是济宁电网历史上跨度时间最长、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工程。2019年7月6日,济宁东部电网改造的另一项关键工程——济宁幸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为东部电网改造工程按期完成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9年8月底,济宁电网已形成以邹县、运河等9座统调电厂为主供电源,以500千伏汶上变、金多变和邹县电厂500千伏联变为重要支撑,以马青变电站、高新变电站等26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环型骨干网络。网内共有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226座,变电容量2035.9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5844千米;10千伏公用配变22967台,容量683.4万千伏安,线路20090.15千米。坚强智能的电网不仅点亮了孔孟大地的夜晚,也照亮了870万济宁人的光明前程。

回眸历史,岁月峥嵘。七十年,济宁电网就是一座丰碑,记载了济宁电力的丰功伟绩。展望未来,济宁电力人必将以奋发的精神,崭新的面貌,顽强的斗志,创新的步伐,认真践行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发展战略和公司“走在前列”、高质量争先发展的目标定位,继续加强电网建设。按照济宁电网“十三五”建设规划,到2020年济宁电网将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35千伏及以上公用线路达到7033.69千米、变电容量2556.74万千伏安。济宁电网将具有强大的外电接入能力和输送能力,适应各种电源的接入,满足大范围供电需求,实现安全可靠、优质高效、清洁环保,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坚强智能电网,保障和促进济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济宁古运河畔的电杆

高空架设线路

济宁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小马青变电站

水中放线施工

上世纪80年代初电网建设施工

电网建设施工

安装变电设备

梁山宋那里村村民为供电树“光明纪念碑”

1998年实施农网改造

济宁首个500千伏变电站汶上变电站

改造后的马青变电站

电网建设

新闻推荐

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光无限 2022 年将成济宁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本报记者宋娜济宁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多年来一直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太阳能、新能源汽...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