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南村:一张“水果地图”绘到底
陵南村的采摘园里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本报记者孟一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郝龙臣
7月25日午后,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但在曲阜市陵城镇陵南村的城南庄园里,碧绿的葡萄藤下不仅凉爽舒适,而且挂满了紫的、黄的、绿的葡萄,既赏心悦目,又果香四溢。“黄玫瑰、金手指、弗雷啊……很多都是以前听也没听过、尝也没尝过的新品种,带孩子来采摘,工作人员还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每种葡萄的特点和产地,一家人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增长了知识,非常棒!”对于这样一次近郊游,利用暑期带孩子自驾采摘的济宁市民张瑞琪显得很满意。
葡萄,是陵南村最早试种的经济作物。2003年,土地流转的风潮席卷陵南村,很多被一亩三分地“捆”久了的村民开始放弃“一麦一棒”,尝试把土地承包出去,葡萄种植业也成了从个体到企业都竞相跟进的“金子领域”。
有村民自发转型的,有慕名而来新上项目的,葡萄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整体效益却没有明显提升,陵南村党支部书记付洪民开始琢磨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通过实打实地入户摸底,他找到了产业发展的病灶:一是种植结构单一,几乎所有人都在围着葡萄转,游客来了不知道该进谁家的园子、买谁家的葡萄,滋生了互相压价等恶性竞争;二是种植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不仅品种跟不上市场需要,粗放的管理还影响了果品品质。
问题梳理清楚了,付洪民却把核心症结归到自己身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能怪老百姓见钱眼开,只怪自己没从全村产业规划的角度做好谋篇和管理”。从那时起,一张围绕休闲观光农业绘制的“水果地图”开始慢慢地在陵南村铺开。
“我们村共有耕地1188亩,就是全种上葡萄也很难实现走大单、供大市场的规模效益,所以需要找到适合村子特点的产业发展路径。”付洪民是个爱动脑子的人,有着丰富商业经验的他发现,比起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优异的山区乡村,陵南村虽然没有青山绿水,却有着靠近城市的区位优势,35分钟内连通济宁市区、兖州区、邹城市,让陵南村具备了发展乡村游的潜质。而以葡萄为基础,发展多元化的特色水果种植,并延伸出多种形态的服务业,则成了村子产业发展的鲜明方向。
去年年初,陵南村召开了一次以村庄为主导的招商会,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引来了很多葡萄种植项目,但都被陵南村劝退了,中标的是130亩无花果种植和50余亩琅琊绯蜜超晚熟冬蜜桃种植项目。
对陵南村而言,这两个招商项目的进驻,就像是村子在特色果品种植领域打出的两记重拳,彻底拉开了全季采摘的大框架。“无花果可以从7月采摘到10月,10月成熟的冬蜜桃则将采摘期拉长到11月底,这时候,村里的300多亩草莓又开始接棒,直接接续到第二年春天。”陵城镇副镇长陈少成说,看上去孤立的项目实际上延长了采摘季,而且果品的多样性、差异化经营强化了自身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记者在无花果园里看到,除了口味和营养俱佳的鲜食果品外,公司陆续作出了果干、果酱、果酒等衍生品,重新被公众认识的无花果迸发出了旺盛的市场需求。“项目签约后,村里专为进驻企业成立了项目服务队,不但费心做好复杂的调地工作,还免费为我们提供水电服务,非常贴心。”曲阜凡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卞凡茂直言,有了村里的全力支持,项目推进自然又好又快。
产业基础愈发厚实,陵南村开始着手对村内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再升级,同时,在将传统葡萄种植升级为休闲庄园模式的前提下,计划引入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将“水果地图”绘制得越来越实。付洪民说:“乡村产业发展最忌盲目跟风和规划缺位,只有在认清村庄优劣势的情况下,把认准的产业路子坚持走下去,让每个村民都尝到甜头,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产业振兴。”
新闻推荐
曲阜市将着重打造明故城传统夜游体验区、蓼河现代夜游休闲带 让“月光游”照亮圣城夜晚
□本报记者吕光社孟一本报通讯员梅花“妈妈快看!那是一只凤凰!啊,又变成一辆马车了……”8月2日晚,...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